是陪伴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是身兼多职的职业体验辅导助理,是奉献爱心的社会志愿者......今年暑假,37所大中专院校超过4000人次的“I Do志愿者”在“Do都城”、“笑笑橙”开启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实践。他们在出入口维持秩序,在职业体验中协助辅导,在营训研学中协助带队等,用心实践,让青春在服务中闪闪发光!

本期让我们看看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I Do志愿者”团队的同学们收获了什么?


本期志愿者风采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I Do志愿者团队

小杏叶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3年,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创立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我们青协人始终秉承着“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全心全意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2022年9月,我校开启两地教学。湖州、杭州两地青协人克服两地办学困难,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在南浔创立“信好有你”志愿服务队与南浔区图书馆、南浔东迁街道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作为水院小杏叶,我们发挥银杏精神,坚韧不拔,有顽强的精神面貌,永远站在志愿服务的一线。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生林晨涛的第一次志愿者经历就奉献给了“Do都城”,小伙子选择在“Do都城”的出入口负责现场秩序,确保家长和孩子的安全。岗前培训中,负责老师带领志愿者熟悉位置,了解应急疏散路线,晨涛都认真地做了笔记。看似简单的秩序管理其实并不简单。高峰时间人群量大,晨涛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深知作为志愿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家长和孩子的情绪,所以尽管累了也保持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交流。“我的脚酸了,但我想着这么多人一定不能松懈,安全第一!”晨涛觉得这座模拟的小城市特别有意思,自己和孩子们的相处也要比想象得融洽得多,“不过,孩子们都叫我叔叔,一开始有点小小的不适应。”他笑着说。

同校的王迅、朱依璐同学则成为了“Do都城”特色营的“小王老师”“小朱老师”。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是营长吴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在营训中,以前不喜欢与人交流,习惯保持沉默的“小王老师”却密切关注着小营员们的一举一动,看到小朋友不开心了,还会主动上去跟他们开开小玩笑,逗逗乐。甚至有的小营员,一看到“小王老师”,就会伸手抱着他。王迅说,在“Do都城”志愿实践的日子里,不单单充实了自己的假期,跟随孩子们参加职业体验,自己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心灵手巧的“小朱老师”在特色营美学创造的课程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协助老师,帮助小朋友们顺利完成自己的美学作品。朱依璐说,“我最喜欢美学创造的课程,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是给我很惊喜。”

志愿者暑期实践感言

I Do志愿者 屈佳宝

这是我进大学以来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感谢“Do都城”让我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这座模拟的城市里,我负责维持孩子们的排队秩序,解答家长的疑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能力,特别是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解决问题,这对我的个人成长非常有帮助。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再来这里。

I Do志愿者 郑达诚

指导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使我迅速上手工作,我看到消防站门口络绎不绝的小朋友们时,内心也不由得很激动。孩子们开心地工作着,我也在这份纯真的快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为祖国花朵们的成长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也许就是某一刻,一颗梦想的种子就在孩子们的心里发芽了。

I Do志愿者 陈信辉

这个暑假,我非常开心来到“Do都城”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小朋友,和他们待在一起非常开心,虽然偶尔会有点小麻烦,但最后我也能顺利的解决,我想这就是实践的意义,成长的意义。随着志愿服务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与各位家长沟通也越来越流畅,想必这就是熟能生巧吧。每场结束前,我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工资”,这个过程很简单,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也被他们的笑容感染到了。

I Do志愿者 王婷

从踏入“Do都城”的那一刻起,我便立下了一个目标:药为孩子们带去欢笑与温暖,为他们铺设通往未来的桥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纯净的眼神,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尽我所能,与他们互动,为他们讲解知识,陪伴他们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关爱与陪伴的重要性。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这次服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应该被尊重、被关爱。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多孩子带去希望和温暖,点亮他们童年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