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中心首场首席教师培养对象教学主张学习研讨活动顺利举行。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杨骊出席活动,全体首席教师培养对象、第三期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第一二期骨干教师代表和各部门教师代表共计90人参加,共同聚焦“教学主张凝练”展开深度学习研讨。活动由研发处李艳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第一期首席教师培养对象戴春霞、王俊两位老师先后分享个人教学主张。戴春霞老师以“书文并举,以童诗养书心,用书写展童言”为核心,从主张的形成背景、理论支撑、核心框架、落地路径及教育实践价值等维度,系统阐述了个人教学主张。王俊老师则提出“打造键盘上的新三学”,主张构建“趣学、易学、乐学”的钢琴课堂,让每个孩子在黑白键上发现音乐的“彩色世界”,并结合主张的内容来源、理论基础、内涵与落地策略、课型分类特点及实践成效,展现了个人教学主张。两位老师的分享兼具实践深度与理论思考,为在场教师提供了鲜活的参考范例。

    随后,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价教研员丁玉祥老师带来《教学主张的自主凝练与教学风格的形成》专题讲座。针对“教师如何凝练教学主张”这一核心问题,丁老师明确指出,教师需以“反思性实践者”的身份扎根课堂,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从案例研究切入,用理性视角审视教学行为,逐步构建个人教学理论,最终生成专属教学主张。他进一步提出三大凝练策略:一是规避对自身教学经验与方法总结的片面性、极端性;二是推动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深度融合,明晰个人教育教学的“中心思想”与“未来方向”;三是坚守一以贯之的教育教学思想主线与学科“灵魂”。在具体方法上,他建议教师通过“定期总结,聚焦教学智慧关键词”“反复打磨,固化教学主张核心”“依托课题,深化提炼并提升主张层次”三步,让教学主张从“实践萌芽”成长为 “理论成果”。


    在教学风格培育方面,丁老师阐释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融合,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体现。”他简要分析了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内在关联——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内核”,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外显”,同时梳理了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并给出六大培育方法:聚焦优势培育、兼容他人之长、合理模仿移植、找准方向选点突破、精准分析教学行为、转化弱点为特色。

    讲座后,杨骊副主任作指导讲话。她首先对戴春霞、王俊两位老师的教学主张分享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其展现了个人的专业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帮助老师们更透彻理解“教学主张”的内涵与凝练路径,她特别列举张化万、杨明明等名师的教学主张案例,针对性解答了“同一学科如何避免主张同质化”的共性困惑。同时,她勉励大家从四大核心问题切入深度思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与需求?所教学科的独特属性与育人价值是什么?教师个人的专业专长与优势在哪里?”这四大问题为教师凝练教学主张搭建了清晰的“思考框架”,助力大家避开“空泛化”“同质化”误区,确保教学主张既贴合教学实际,又彰显个人特色。


    最后,杨骊副主任就下一步教师培养工作作出部署:一方面,首席教师培养对象要继续进行教学主张的打磨与落地,并积极推动成果发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研发处要进一步搭建资源共享、交流研讨的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持续指导。

    随着中心教师梯度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清晰、独特、富有生命力的教学主张”已成为教师从经验型迈向专家型、从骨干教师成长为首席教师的“标志性台阶”,更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 “内生动力”。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对这一核心培养任务的具体落实与深化。后续,研发处将持续推进首席教师培养对象教学主张研讨活动,希望能够更好的助力教师成长,为中心高质量校外教育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