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周圆月做客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第97期“成长大讲堂”,本次讲座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家长分享了学龄前、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家长们更全面地观察、理解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以及如何有技巧地调整、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听众以评论方式与嘉宾进行互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1589275644318018604.jpg


如何判断孩子的“问题行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些迷之行为让家长感到困惑和头疼,周医生在讲座伊始就告诉家长,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判断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第一个维度则是通过和同龄孩子的家长或是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这些的行为表现是否具有普遍性;第二个维度则是将孩子现阶段的行为表现与既往表现进行纵深比较,是否是一贯以来的表现还是近期突然改变的行为;第三个维度则是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影响到日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吃饭、睡觉)以及社会功能(例如和他人的社交或者是学业的影响)。

1589275684373029036.png

如果您孩子的行为在同龄孩子中具有普遍性,又不是近期改变的行为,且没有影响到孩子日常的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家长就不需要过度担心和焦虑,反之则需要寻求专业帮助或带孩子就医。

 

孩子依恋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周医生表示每个孩子天生具有不同的气质,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孩子和不同的气质的养育人也会产生不同的依恋关系,而依恋关系通常分为安全型、拒绝型、回避型与混乱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孩子与养育人气质特征是否都趋于稳定以及两者之间较高的亲密度。如果养育人总是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特征,则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就容易变成拒绝型或者混乱型。当养育人总是疏远孩子或是孩子的诉求总是得不到回应,那么两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容易变成回避型。

1589275756503055431.png

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探索、有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拒绝型、回避型与混乱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交往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等特点。

 

不同时期孩子的行为发展的特征及养育建议

周医生建议学龄前的孩子不宜过早的进行认知学习和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去锻炼孩子的躯体活动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规则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以及在集体活动中去尝试承担不同的角色。周医生表示,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主动地尝试或模仿一些他们力所不及的行为,而家长则要做到让孩子保持主动性的同时还要学会不影响他人活动。

1589275785426007443.png

步入学龄期孩子的家长需要着重提升孩子的执行力,周医生特别强调,这个阶段的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的单方面下指令,而是和孩子一起共同去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引导孩子有组织地去实施计划。当孩子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家长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坚持或适当的调整,最后共同达成目标。除执行力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会逐渐形成重要的自尊和心理复原力,家长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具有激烈性这个特点。这个阶段,当和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家长首先不要过度在意孩子“伤人的言辞”,而是先思考自身是否控制欲过强,并及时调整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此外,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困惑,发现现实与理想的不同,并开始思考人生。周医生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人生和未来,切勿思维固化,一味的让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学业,限制他们的思维!


2bf27f5bf6782e13ac561a007eabc06.png

欲观看完整讲座视频,

请用微信扫一扫 二维码进入直播视频回放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团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