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治医师刘艳做客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第98期“成长大讲堂”。刘医师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家长分享了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亲子沟通的一些技巧,帮助家长成为智慧父母,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讲座末,刘医师还与收看的家长朋友进行了互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1590110855188045651.png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若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刘医生建议家长依循四个基本原则:重视安全感、建立规则感、塑造界限感、树立发展观。


1590111084816014078.jpg

孩子的安全感,是随着他的成长、发育以及个性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关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刘医生表示当孩子“不听话”、“没做好”的时候,家长要做到“不恐吓”,“不抛弃”,“不单纯否定”。往往那些伤人最深的话主要是来自最亲近的家人,而这些语言产生的创伤体验可能会一直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此外,孩子的安全感还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基础上,家长不仅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还要做到被孩子信任,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包括社会秩序感的养成。这样孩子对家庭、对外界环境也会形成安全、稳定的认知,敢于往外探索,而非畏畏缩缩、患得患失。

1590111164758078221.png


1590111192658064259.jpg

有家长苦恼,“接纳”孩子是不是就是接受、默认,不立规矩了?刘医生表示接纳并不代表无原则纵容。而是有原则地接纳孩子的行为,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感。例如当孩子因某个需求不能立即被满足而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家长需要明确、平和地告知孩子“这个要求现在无法满足”,并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告知他原因。孩子即使暂时不能接受、大哭大闹,也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他知道父母会坚持原则,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确并认可规则,更合理对待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发展。同样,在对外的活动中,尊重规则、尊重秩序,家长以身作则,也会让孩子形成稳定的规则、秩序感,遇到问题就不容易以烦躁、沮丧、抱怨等方式来应对,而会更加耐心、坚持地去攻克困难。


1590111726876050904.jpg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界限”,亲子关系同样需要界限感。这里的界限包括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身体界限感主要是指与他人、包括与家人关系的身体界限。孩子3岁以后基本开始形成性别意识、并认同自己的性别,明白男生跟女生身体不同,所以这时候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建立中,包括了尊重孩子的身体私密性,这样孩子在后续的人际关系中才会知分寸、有边界,也会更好地保护到自己。而心理界限则是指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不过多干扰孩子的言行想法以及意愿,除非存在安全或道德等原则性问题。从“敲门”、不过度“包办替代”开始,有意识从确立孩子生活中的主权意识开始,让孩子对生活形成自我责任感、掌控感。父母若是缺乏界限感,就容易混淆自己和孩子的责任与权力,如“辅导作业”这一日常活动,家长可以在孩子提求需要帮助时适当帮助,也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但在孩子坚持他的想法时,家长在提醒无效的情形下,应该尊重孩子的作业成果、哪怕它是错误的,而不应该因为怒其不听、就咆哮打骂。因为学习、写作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对、错后果都是需要他自己承担的,这也是孩子应该自己掌控的领域;否则,孩子日后就很容易出现厌学、觉得生活无意义等状态。


1590111789667013055.jpg

1590111816812038296.png


刘医生表示家长要知道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当前能力水平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接纳孩子与身俱来的个性特点。很多时候,家长的期望和孩子本身的个性、能力特质不符,教养方式就容易偏颇。刘医生希望家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并去挖掘孩子内在的生命力,有意识地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更好发展,不足之处适当促进并接纳,帮助孩子正确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世界,并逐渐找到适合他自身的成长道路。除了关爱,还要给予耐心、尊重和接纳,助其健康成长;而非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最后孩子成为“空心病”、满满负能量的载体。


1590111900654002477.jpg

1590111939000063805.png


欲观看完整讲座视频,

长按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视频回放。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团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