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少不了亲子间的有效沟通,然而很多家长却发现自己很难和孩子沟通,尤其是当孩子面对父母的“指手画脚”和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矛盾就会逐渐升级。

5月9日,由杭州市妇联、杭州市教育局、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杭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第26期“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邀请到了教科院调研员孙义农老师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家长分享如何接纳孩子,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为孩子创造自然生长的空间。


1623481679040054238.jpg


接纳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讲座伊始,孙老师提到了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麦道卫博士的6A教育原则分为柔性爱和刚性爱,其中接纳(Acceptance)则是柔性爱的基础,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接纳就是对发展受阻的孩子不打击,不排斥,不讨厌。从情感上,行为上无条件地接受孩子这个人。孙老师告诉家长,要敢于向孩子表达爱,让他们知道,不论他们的行为如何,不论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地失败,父母的爱永不会消失,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孩子长大以后,自尊心会越来越强,父母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要求孩子改变,甚至有时还透露着无奈、厌烦、羞耻。实际上,无法接受孩子最真实的样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会深深打击孩子的源动力,尤其当这种不认同还是来自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特质,因为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使命。如果把世俗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就会让孩子没办法自由地做自己。



如何正确做到接纳孩子

讲座中,孙老师强调,接纳孩子这个“人”不等于接纳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已经做了的事情,我们没办法改变。这些事情的发生尽管带来了混乱,但也能给予我们和孩子调整、成长的机会,然后在不损害孩子的自尊情况下,对孩子的情绪状态做出反应,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那样的话,当生活中的事情发展不如期待时,孩子也能迅速地从情绪漩涡中走出来,更高效地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无条件的接纳不等于无条件的满足。“接纳”是指接纳孩子这个人,而“满足”,则是与孩子的欲望、期待有关。很多家长都是希望通过满足孩子,让他们停止某些行为;却没有想过要探寻孩子心里想要被爱、被接纳、被认同的渴望。所以,这方法只会让孩子感受到敷衍和不被尊重,久而久之自我价值感也会降低。


接纳孩子先从接纳自己做起

有些时候,父母是原件,孩子就像是复印件。如果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先要无条件接纳自己。我们之所以做不到接纳自己的所有,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规条、集体意识的控制,又或者生活中的曾经发生过的体验。一旦我们用世俗的标准去判定自己,那我们就会认为自己不完美,也正因为不完美,从而导致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惧、悲伤、沮丧,甚至绝望……

想要突破牢笼,就要从彻底接纳自己开始。当我们愿意放下完美的标准,当我们认为自己的人生也是平安、喜乐且充满意义的。那面对孩子生活中那些细细碎碎的问题,我们自然不会那么焦虑和情绪化,同时把正能量感染给孩子,让他们成为具有高自我价值感的人。



欲观看完整讲座视频,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视频回放

1623481705070049077.jpg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团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