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2025年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在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如期开展。38名新招募的小记者通过实地参观“浙印工坊”,现场聆听省少先队队刊《博学少年》编辑老师带来的“采访第一课”,迈出了从“校园观察者”到“一线小记者”的第一步。

实地参观:“原来我们的暑假作业和省队刊都是在这里印刷的!”
活动首站来到“浙印工坊”,小记者们近距离观察现代印刷工艺。在工坊老师专业讲解下,小记者们见证了各类杂志书籍从电子稿到成品的奇妙旅程。“原来我们的暑假作业和省队刊都是在这里印刷的!”“我们阅读的每一页杂志,都要经过这么多精密工序!”现场的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们不由得纷纷惊叹道。

随后,小记者们在《博学少年》编辑部吴婕老师引导下,参观了浙江省“红领巾小记者”总站、浙江省期刊总社采编部。在这里,小记者们从采编部叔叔阿姨案头的工作中,感受到“一本正经”得来不容易:从选题策划到版面设计,从三审三校到印刷发行。这完整的出版流程使小记者们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的严谨性。

职业启航:“省队刊主编老师亲自为我们每一位小记者颁发小记者证。”
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则是授证仪式。省少先队队刊《博学少年》主编陈曦老师为现场全体小记者颁发2025年度“红领巾小记者证”。在接过印有金色队徽的证件时,小记者们激动地表示:“这不仅是证件,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颁证仪式中,陈老师还语重心长地为大家送上寄语:“希望每一位小记者都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永葆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当然,也很期待能在《博学少年》等公众媒体中读到属于小记者们的故事。”

专业赋能:“老师请慢一点,干货太多,我们还没有记录完。”
省少先队队刊编辑钱金戈老师为小记者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新闻采访讲座。钱老师不仅通过丰富有趣接地气的案例为小记者们讲解“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采访”,还从系统剖析“新闻五要素的捕捉技巧”到“如何设计倒金字塔提问”,整场讲座引得小记者们直呼“干货太多!”

在随后的“编辑面对面”环节,小记者们更是现学现用,就“如何挖掘校园新闻亮点”“怎样处理敏感话题”等实际问题与编辑老师们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小记者技能提升培训是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站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后续将通过“名家面对面”“队刊专栏投稿”等形式持续跟踪培养。正如省队刊陈曦老师在致辞中强调的:“培养一个小记者,就是播种一颗求真向善的种子。”

小记者活动感言


我问她:“您这是在做什么呢?”采编部阿姨笑着向我介绍:“我们队刊出版前采编、选稿、排版、校对和印刷等,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呢!”为了把更好的队刊呈现在小读者的面前,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 郑诗涵
我深刻认识到采访的严肃性,决心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记者!这次活动既开阔了眼界,也坚定了我的信心。
——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 任景胜
钱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经验,让我们全面了解了省队刊从精心选题到细致排版的每一步流程,更深刻感受到一篇佳作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独运。
——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 胡忆婷
活动结束后,我想,无论是我的摄影作品,还是我的文字,我期待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刊登上《博学少年》这本杂志。
——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 陈玺竹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记者采访是需要保持客观的,不能偏向于主观;对于被采访人要礼貌;当小记者不仅要会提问,更要学会用心倾听和思考。我悄悄许下心愿:以后也要像钱老师一样,去采访一些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文字登上报刊杂志,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 杨盛宁
在编辑部,记者老师为我们揭开了新闻工作的“神秘面纱”。原来记者不仅要会采访,还要做前期调查、现场应变和后期总结,更需要一双发现新闻的“火眼金睛”。这次探访让我明白:无论是制作书籍还是新闻报道,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要用发现的眼睛,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叶含雪





文学部小微
微信公众号

杭青少文学部
小红书

@杭青少文学部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