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问题做真实教研

——幼教部“三把握·七步骤”专题教研第3次活动落幕

6月18日上午,幼教部中心举办“春季期末教研活动”暨“三把握.七步骤”专题教研第3次研讨活动。继24年7月提出“三把握.七步骤”教研主题,24年12月项目主管理解尝试,25年整个春季学期的各个项目铺开,本次活动旨在阶段性交流各个项目、各个层次的外聘教师实践真实成效如何。

一、那么真实进展究竟如何呢?

超过预期的可喜成效颇多:

1. 最大的收获:教师注意力被引向了课程目标、幼儿对本课时目标的细化表现!

在研讨中,所有项目主管均提到,项目教研中努力在把准目标、把准重点环节上下功夫,不少外聘教师在解决幼儿在本课时目标反应的预设上,发现好措施与好办法;一半以上老师提到了拒绝跑流程行为。

2. 意外之喜:部分课程主管主动基于合理目标地完善调整课程设计!

由于三把握首先要把握“目标”,然后要把教学环节与目标对应起来,最后还要检测幼儿在课时中的目标增量行为与表现。而目标如果不细化、不合理,三把握根本无法开展教研。所以虽然是教学教研工作,课程主管主动加压,主动开始对设计中基于目标的系统性调整。

3. 实在之喜:外聘教师在三把握教研后,日常课堂的保底成效得到提升!

朱君莉老师在春季学期对所有的项目全部抽听了1-2节课,发现所抽到的外聘教师基本能把重点环节展开教学,基本能围绕主要显性目标教学,目标增量较过去明显。

4. 理想之喜:课程主管们扎扎实实、各显神通地开展专题教研

例如,孙晓丽老师2个课程开展了15次教研活动,成效比较突出,措施特别扎实,新老外聘教师分层得到了提升。毛琳、陈肖、孙仲晖老师很善于调动所有外聘教师,充分利用《把握表》、《把握导图》等教研工具,利用周二主管直播、周三周四、周五外聘分头模仿、总结、交流等好办法,带着老师从不懂到懂、到会。叶斐、刘霞、沈燕春老师运用《把握表》逆向优化教学设计,精准定位目标,完善教学环节,并将家长纳入教学目标体系。老师们坦言,这么多年来首次跨项目统一这么大教研,觉得收获很大,教研更有效。

存在问题与期望呈现:

部门的教研推进与教研成效还存在项目间的较大差异。

部分课程主管先是观望,继而唱赞歌,教研不深不实。

部分外聘老师成长惊人,表现出来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比有的课程主管还深入还到位;小部分外聘教师跟不上集体教研的要求,态度也不够积极。

随着“三把握 七步骤”的纵深推进,不少的课程外聘教师专业理解与专业素养不够的缺点被凸显出来了。

二、下阶段的推进目标

暑秋季学期,幼教部将大面积进到课堂听课,扎扎实实地检查每个外聘教师真实的教研成果,并将结果纳入到《幼教部外聘教师质量考核方案》中、纳入到对课程主管的课程管理质量系数考核中去。

同时将回应本次活动中表现出共同问题,部门进行培训与指导、推进。

本次教研活动还后半段还与文学部的小伙伴们参加了教管处沈馨老师主讲的《AI赋能教学》主题讲座,讲座内容也干货满满,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