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趣谈
读书分享会
(一)

七月的风裹着热浪吹来,连空气都变得滚烫。而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部《文化趣谈》课程中级班的同学们,却有着独特的纳凉方式——读书分享会。同学们用深刻的思考、灵动的表达,把书本里的世界悄悄搬到了眼前。
有的同学讲述了书中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有的同学分享了打动人心的阅读体悟,还有的同学赏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这场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发现,阅读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共享的盛宴。
翻开书页就是打开世界,愿这些跃动的书香瞬间,能点燃更多同学的阅读热情,让这个夏天因思想的萌发而格外葱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编织的文学绿荫——


分享者:王梓欣
推荐书籍:《红舞鞋》
(作者:吴洲星)


《红舞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经历,她怀揣着对舞蹈的热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挫折与迷茫,却始终没有放弃内心的坚持。这本书用细腻的笔触告诉了我们:真正的成长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勇气与韧性的淬炼。


分享者:陈楚瑜
推荐书籍:《活着》
(作者:余华)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余华在《活着》中借用主人公福贵的生命故事,展开了追问与思考。命运为福贵写下的剧本残酷而荒诞,但他依然选择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答案。


分享者:郑皓宇
推荐书籍:《青铜葵花》
(作者:曹文轩)


《青铜葵花》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在展现生活艰辛的同时,也凸显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让我体会到:即便身处困境,爱与希望依然能够照亮前路。


分享者:张嘉晟
推荐书籍:《给孩子的动物寓言》
(作者:黄永玉)


《给孩子的动物寓言》是一本趣味性与哲理性结合的书,作者用简短的语言,将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娓娓道来。读着读着,我仿佛走到了这些动物身边,聆听他们的心声。每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学会反思和成长。


分享者:崔博然
推荐书籍:《中国民间故事》
(主编:立人)


这本书收录了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通过一个个生动隽永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智慧和真挚的情感追求。其中,我最喜欢《马头琴》,这个故事充满了悲情与诗意,阅读书籍,我仿佛能听到马头琴悠扬辽阔的旋律。


分享者:陈林枫
推荐书籍:《会飞的军校》
(作者:张福远)


最让我感到特别的是,《会飞的军校》一书将热血军旅与未来科技融为一体。作品讲述了几个主人公参加少年军校培训的故事,对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军人品质的刻画尤为动人,让我们在享受冒险叙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家国情怀。


分享者:陈可辛
推荐书籍:《青铜葵花》
(作者:曹文轩)


《青铜葵花》里的青铜虽不能言语,却用真挚的行动诠释了亲情的温暖;葵花面对生活的变故,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坚韧品格。生活中的苦难如影随形,却被他们的纯粹酿成了蜜。合上书页,大麦地的风仿佛还在我耳畔吹拂。


分享者:熊余萱
推荐书籍:《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草房子》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小康,当红门倾颓,当课本换成鸭群,这个曾挥金如土的孩子学会了在芦苇荡里与孤独对峙,在风雨中护着鸭棚,在鸭蛋丰收时露出释然的笑。真正的勇敢,是摔碎骄傲后,依然能挺直脊梁,把苦难酿成滋养生命的养分。


同学们的分享,是不是让你有凉风习习的怡然之感呢?
如果你也想和这些同学一起读书,想感受师生之间就文化话题展开讨论的氛围,那么就来报名加入《文化趣谈》课程吧!


你将在课堂中收获……



6+书籍

6+策略

6+名著

6+拓展
优秀课堂笔记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趣谈》秋季课程报名指南


《文化趣谈》课程内容及秋季书单
《文化趣谈》课程包含四大内容板块: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情趣
地域风貌中的文化意趣
异想世界中的文化奇趣
人生哲思中的文化理趣
课程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化场景与文学高峰,由趣意结合的话题串联多元文本,引导青少年进行文化探究与文学鉴赏,表达个性化的评论,感受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提升文化感受力与文学审美品格。

秋季书单


秋季报名信息
【招生对象】
小学五至六年级学生
【培训形式】
线上教学,所有区域均可报名
【上课时间】
2025年9月13日-12月27日
每周六 8:30-10:00
【报名方法】
即日起,您可采用“浙里办” APP(数智杭青少)和中心“数智杭青少”APP两种线上方式选班报名。
在登入系统报名时,学期选择2025年“秋季”,区域选择“线上”,课程选择“文学思维类”-->筛选“文化趣谈”课程,进行报名。
本次报名即报即得,额满即止。报名成功后请及时在系统中完成缴费。
【咨询方式】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部
发展中心(市民中心K座)
428文学部办公室
咨询电话:86510166 徐老师
可咨询时段:
即日起至8月15日(每周一至周五咨询)
或9月10日起(每周三至周日咨询)





文学部小微
微信公众号

杭青少文学部
小红书

@杭青少文学部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