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春茶绿,十里闻茶香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茶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纵观中国饮茶的发展,饮茶方式先后经历了“唐煎、宋点、明泡”三次较大的演变。尤其在宋朝,中国古代的饮茶文化步入了一个鼎盛期。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茶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纵观中国饮茶的发展,饮茶方式先后经历了“唐煎、宋点、明泡”三次较大的演变。尤其在宋朝,中国古代的饮茶文化步入了一个鼎盛期。
宋人饮茶多为“点茶法”,所谓点茶,即将茶末放置茶碗中,通过注水、击拂,使其呈现沫浡的一种饮茶方式。点茶之法有七汤之说,即注水七次,每次击拂不同,使茶汤呈现不同的图案。


为了让学生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部文学品鉴项目六年级开展此次实践课程,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赏析茶诗佳作,品饮香茗龙井,“沉浸式”体验七汤点茶法,感受茶文化和宋式点茶的魅力。


努力击拂中~



茶百戏真好玩儿!



体验之余,孩子们用娴熟的文笔、诗意的文字记录了关于茶的点滴美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孩子们的佳作吧!




文学品鉴佳作展



点 茶

任茂霖

点茶,是一种起源于宋代的饮茶方式。宋徽宗就十分喜欢,还独创了“七汤点茶法”。坊间还有斗茶的习惯。今天,老师就带我们体会了一把“宋式点茶”。

我们先在茶盏中倒入热水,小心地晃动着,茶盏渐渐热了起来,这一步叫做温盏,十分重要。我把水倒了后,便舀了一勺白茶粉,注入少量热水,用茶筅搅拌成一种“芝麻糊”的状态。接下来就要加水打出沫饽了。我沿着盏壁浇了一圈水,便立刻手持茶筅在茶汤表面快速击拂。茶沫像一颗颗珍珠般冒了出来,随着击打的持续,又幻化成螃蟹的小眼睛。我们又注入了一些水,同桌接力击拂,只见他抿着嘴一本正经地晃动着手,“啊!”我惊呼道,好多茶汤被翻搅出来,老师闻声过来支援,一边示范一遍告诉同桌想象一下扇扇子的动作——此时只需要手腕发力。同桌好似掌握了独门秘籍,在他的搅动之下,泡沫肉眼可见地厚了许多!我们跟随宋徽宗“七汤点茶法”操作,加水,搅拌,加水,搅拌……看着盏中的茶沫气泡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绵密,一股清香也随之而来,我们心中也为成功感到欣喜。

原以为点茶体验就到此结束了,没想到还有“茶百戏”,这不就是现代的咖啡拉花嘛!由于我们的茶汤是纯白色的,假如用清水作画的话,图案就不太明显,老师便给我们发了一点抹茶粉。我跃跃欲试,又调了份“芝麻糊”。我们想绘制一幅竹子图,但在画画时,发现画出的线条有深有浅,有粗有细,不够协调。于是我们换了一个方法——点画法。用画针细的一头蘸取少量茶糊糊,一点一点地勾勒竹子,果然十分细致。最终,同学们的作品都精美无比,别有巧思。

这一次点茶经历让我难忘,这些器具,这些方法,无不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和雅趣,让人十分佩服。

人生何处不逢茶

冯均昊

茶,历史悠久。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杭州的茶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西湖龙井了。雨前龙井新芽颜色淡绿,每蕾皆一旗一枪,舒展来的叶子好似一把淡绿的小伞,十分小巧玲珑。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让人心情舒畅。
午后小憩,我将多片茶叶投入杯中,倒上热水,茶叶立刻被水冲起,载浮载沉,好似绿色的小精灵在水中畅游。热水冲淋的那一刻,茶气就激扬起来了。茶香四溢,带着一点甜味儿,杯口冒出阵阵热气。喝茶要趁热喝,在茶水还带着热气时可以轻抿一口,新手会觉得这茶又苦又涩,一点儿也不好喝;老手则摇头晃脑,细细品尝这茶的滋味。等到第二口,这龙井茶会突然冒出一股甘甜的味道,先前的苦涩一消而散。每喝一口,都要细细品味,等到这杯茶喝完,不禁由衷地赞叹:“再也没有比这更好喝的茶了。”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茶等待着我们细品,这个春日,让我们去品茶吧!

戴陈冉

茶,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雅物,陆羽就在《茶经》里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素有“绿茶皇后”的美誉。这一切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喜爱分不开。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历茶山,见几位采茶者采茶,便兴趣盎然,想自己尝试,便学着采茶者的样子采茶。可正当投入时,却得知太后生病了。回去时,太后闻到阵阵茶香,积食也消去了不少,原来是乾隆回来之前,把自己采的茶放入口袋里了。乾隆为太后泡了一杯清茶,茶的清新甘甜治好了太后,乾隆大悦,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龙井也就此成名。
杭州茶,以龙井为最。龙井,以狮峰龙井为上品。我尝过龙井,淡淡的有些苦感,但也丝毫不影响整体口感。我想,也只有“精行俭德”之人爱喝吧!虽然茶香平淡,但其如人生,看似平淡,却又有一番苦味或甜味。
宋朝人饮茶方式与现代大不相同。宋人并不是直接冲泡茶叶的,而是将采好的茶叶,烘焙,再用茶碾压成茶粉,放入杯中,加“七汤”完成点茶,便把茶沫与茶汤一并喝下。也有典雅之士会在茶沫上蘸取清水写字,俗称“茶百戏”。
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元稹写过“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可以让疲倦的人精神,可以让喝醉的人醒来。茶,能让人在这忙碌的日子中拥有一方悠闲空间,白居易诗云“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种特殊的饮茶享受,我希望传递给每一位爱茶之人。

宋舒窈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这是茶圣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写了当时唐朝茶树的大小、生长地,以及茶树的花与果。中国,是茶的起源地,茶种也较多。而在我们杭州,最著名的便是龙井了。
龙井茶泡在茶杯里,叶皆直立而不倒,载浮载沉,有趣极了。龙井茶色颇浓,喝一口满嘴鲜醇,回甘悠长,直透肺腑。品饮着如此雅致的茶,彷佛一下就明白历来文人墨客为之醉倒的缘由了。
龙井之所以得名,与一位法号为”辩才“的僧人密不可分。辩才法师是西湖龙井茶的开山祖。当年辩才法师退居龙井村时,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品茗诵经,过着隐居生活。在辩才的苦心经营下,龙井茶之名日益被人推崇。
因辩才法师文采四溢,德高望重,有不少名流前来探访。但因拜访的人实在太多了,便立下规矩:送客最多到虎溪。有一次大诗人苏轼到山里找法师谈茶,两人聊得太过投入,以至于辩才送苏东坡下山时不知不觉就走过了虎溪,这令旁人惊奇。我想,除了志趣相投的欣喜忘我,还有那遍布山林的茶香令人陶醉其间吧!
“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千年茶香,余味流淌

宋沁萱

中华民族对茶的认识早在千年之前华夏文明诞生时就开始了。从神农氏尝百草时,那寡淡的生涩和入心的浓香就刻印在了人们的心里。
从《茶经》到《本草纲目》,各品各类的茶走到了文人墨客的笔尖。元稹的七字诗,袁枚的“食谱”《随园食单》,还有喜于亲品的汪曾祺,同时代的梁实秋先生……他们无不为茶独作小传。那香浓淡涩的味道透过书香,留在了我们心田。
茶香、书香、墨香揉合着,不很强烈,却直击脏腑。犹记得爸爸的书房中有很多泛黄的书,一叠一叠,泛黄的书页泛着油墨香,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已被“蚕食”,变得残损,但奈不住我一颗年少之心有太多的好奇,总爱翻开那些旧书去探寻皮囊之下的神秘。儿时的部分时光是在爸爸的书房里度过的,有时手边总有一壶龙井,淡淡的茶香在唇齿间蔓延,手中持着一卷书,那时的书大多艰涩,总让我云里雾里,但文字磨娑书页,穿透时间的力量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带着十足的魅力,让我深受触动。
茶香氤氲,我算不上爱茶之人。但看茶叶在杯中上下浮沉,缓缓舒展开来,茶香伴随热气弥漫在整个书房,轻抿上几口,人已通体畅快了。回首再读密密麻麻的文字,颇有一种“甘泉雅露煮春风”的惬意之感。我想,这大概就是龙井茶的魅力吧!
一盏茶韵飘千年

申屠奕

所谓点茶,分为七汤,点茶器具有四种,分别为:茶盏、茶筅、茶筅立,两用茶画针。而茶粉,我们用了两种,白茶粉与抹茶粉。

七汤可看茶沫的颜色、厚度,再决定什么时候加水。一开始先将白茶粉放入茶盏,注入少量水来调膏,将膏体调成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样粘稠。接着再沿着盏壁注入一圈水,用茶筅快速击打出泡沫,直至覆盖茶水。再加入第三汤,用茶筅在不碰杯底的情况下打出更多更厚的茶沫,你会发现茶沫变得更白了,如此操作到茶面快与杯口齐平,这时可对茶沫进行细塑:在薄的地方多打一会儿,把茶沫尽量铺平,把沫上的大泡泡击碎成小泡泡,直至变得像针眼一样小。

最后一步就是茶百戏啦!将抹茶粉调成膏,用茶画针蘸取少许茶膏在茶沫画画,你就会发现,每一笔都含着茶香,载着古人的智慧。细品,茶虽简单但韵不简单,余韵在茶中舞动,也便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倒是让心也静下了。简简单单的一笔也好似变得传神了,一笔一画跃于纸上,随波动也奇趣横生,果然妙啊!

一盏茶韵飘千年,风吹不散,也吹不走啊!

一盏茶韵

童粲然

端坐在桌前,凝望着茶几,耳畔是一缕茶香飘万年的千古绝唱。我深呼一口气,手缓缓地拿起茶筅。
散茶,是古今第一茶韵,还未开始,彷佛悠悠茶香已沁人心脾。我将茶筅放入茶盏中,就着白茶粉和温水小心翼翼地搅拌着,一收,一放,一压,一斟……
茶水已漾开,彷佛融入千山万水之中,遁天地于无形,又彷佛隐入了我的心思。暖黄夹带着莹白的浮泡在水面颤动,像朵旋转的浪花。
我沿着茶盏边缘滴入温水,茶水迅速聚集,复散开,彷佛跳着古典舞的乐姬。
毫无疲惫之感的手飞速搅拌着茶水,看着它由黄转为白,我的兴奋溢于言表。
渐渐的,我好像进入了第二个世界。在那里,陪伴我的不只是那碗小小的茶盏,而是那片天,一眼人间。
透过茶盏,我看到般若生的无奈与悲悯。夜归泊轻舟,谁抚琴一首?家书从未有,心念念不休,那胭脂扣,是我的心头忧,金戈铁马身披麒麟甲,我追军到落霞,琵琶秋瑟下,黄昏侧饮马,举目望月牙,孤烟飞起漫天弄狂沙,长风落金甲,漠北弓飒飒。
这散茶,与我低吟一首离人赋。
透过茶盏,我看到坐怀天下的清高与孤寂。曾羡慕闲云野鹤作客人间,寄情于天地有灵草木无穷,此生不做万人杰。

相关链接:

文学品鉴佳作展:大自然的精灵

文学品鉴作品展 | 创意树叶画,留住秋天的美~

文学品鉴作品展:悠悠小巷,探寻杭城的诗意日常

文学品鉴佳作展:民间故事的全新“打开方式”

节气雅趣:文学品鉴项目学员佳作赏

一缕桂花香:文学品鉴项目学员赏桂小品

【项目介绍】文学品鉴

更多资讯

请下载 “数智杭青少APP”

数智杭青少APP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文学部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