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以潜心•“察”而致远——记2025年文学部、外语部基于“课堂观察”主题融合教研活动


以“观”叩问教学,以“察”抵达远方。6月19日,文学部与外语部“课堂观察”融合教研活动在外语楼107教室顺利举行。中心教管处叶盛处长、顾晓倩老师出席本次教研活动,文学部、外语部全体专职教师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现场组织文学部和外语部专职教师进行混合编组,为后续跨专业教研奠定基础。外语部教学主管张珊珊老师通过趣味互动破冰,引出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跨专业课堂观察,促进两部门教师的深度交流,共同探索教学有效性,推动教学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反思说课:以课例为镜,照见教学智慧


在反思说课环节,文学部邓晨敏老师带来《平庸之恶》教学案例,从哲学思辨角度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善恶观念,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坚持独立判断;外语部田春霞老师展示《世界上的乐器》教学案例,生动呈现跨文化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两位教师不仅详细解析教学目标与环节设计,更深入分享教学实施中的困惑与突破,为后续观察研讨提供鲜活样本。



二、课堂观察:跨专业视角下的教学诊断


课堂观察环节由文学部教学主管俞伟明老师系统讲解观察要点。俞老师从“活动目标”“观察量表说明”“观课要点提示”等方面对本次“课堂观察”的任务进行解析。引导老师们围绕特级教师蒋军晶的《武松打虎》课例,运用专业量表记录分析师生互动细节。



观察过程中,文学部教师重点关注文本解读策略,外语部教师则侧重教学语言运用,不同专业视角碰撞出了精彩纷呈的见解。



分组研讨时,各小组结合量表数据,从“学生表现”“教师表现”等维度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形成有特色的观察结果,并由各小组代表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汇报小组观察结论。


三、总结提升:从观课到观己的专业成长


中心教管处叶盛处长对此次融合教研会作出点评及指导。他肯定了本次跨部门融合教研的意义,并回顾了教管处在提升中心整体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举措。他结合校外教育特点,提出“预习-观察-诊断-追踪”四步观察法,强调课堂观察要聚焦证据、注重实效。叶盛处长特别指出“课堂观察”对指导外聘教师、青年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优秀教师应从“观课”到“观己”,不断反观自身教学,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持续改进的教学实践,真正能把听评课做到有效、有用。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课例观察、分组研讨、反思提升等环节,构建起跨专业教研新范式。教师们不仅切身经历了运用量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更在思维碰撞中拓宽了教学视野。未来,两部门全体教师将继续携手同行,持续深化融合教研,探索更多以专业成长为导向的协同发展模式,为提升校外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