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以书取仕的历史沿革

在古代,读书人绝对是社会上的文化精英。认识字以及会写字便成为一门专项技能,能够写好字的人,往往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陆机《平复帖》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鲁公二十四友”。





汉武帝时,一些巧于书法、习于簿计的书吏获得了发展空间,一度出现“善书者尊于朝”的局面。


#

王珣《伯远帖》

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迁尚书令。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

南北朝时期,宫廷王府设有“侍书”,辅导皇子、王子学习书法。一些出身底层的读书人可以凭借一笔好字进入宫廷。






隋唐的科举制度一开,天下的读书人皆摩拳擦掌,想要一展宏图大志。隋唐之初,大兴儒学,到了唐朝唐太祖实行严格的选官制度,便兴办武馆和学校,而人才辈出的弘文馆就成为了唐朝皇族学习儒学和经史典籍的地方,也是国学的典范学堂。

#颜真卿《勤礼碑》


唐朝科举“以书取仕”,尤其重视楷书,因此唐朝官员落笔便有佳处。

乾隆时期,以书取仕走向极端,主考官阅卷首先看字写得如何,以“乌方光”为标准,而且字要写得大小如一。

梁巘 《行书七绝诗轴》







PART 2

写得一手好字,究竟有多重要?

据资料记载,历史上有两位因科举考试字写得太差奋发练字一举成名的大书法家,分别是文征明和董其昌。

文征明 董其昌

文征明 《老子列传》




下面,请欣赏文征明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高清大图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征明的作品都特别精细工整,是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


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虽然行草书造诣最高,但他的小楷也字迹工整,纹丝不乱,其流传下来的小楷作品也很多,其中《小楷五经一论册》都是精品。

《小楷五经一论册》高清大图赏析

启示



从两位大书法家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出:练书法什么时候都不晚,练好书法很重要。






PART 3

古代科举“状元”们的书法艺术

据史料记载,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光绪31年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也产生了众多优秀人才,据真实可考的就有592名状元。下面,我们从古代状元的书法出发,分析他们的书法艺术。

沈度楷书《谦益斋铭》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当属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柳公权楷书

《玄秘塔碑》



文天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在书法上也别有造诣。


文天祥与《木鸡集序》

局部



《石马泉亭诗页》

冷金笺行书


杨慎除了书法,文学造诣也很高。我们熟知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创作的一首词。

杨慎

翁同龢

翁同龢中状元时,年仅26岁,是不折不扣的青年才俊。他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书法的特点是讲求厚重,藏头护尾,力在字中。

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4),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刘春霖书法作品赏析

刘春霖殿试答卷


个人简介

我叫侯筱禾,来自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六年级,现为杭州市少儿视觉艺术团书法队成员。曾获得西湖区艺术节书法项目一等奖。

我自幼喜欢书法,六岁开始练字,在不断地学习中,我深刻感悟到“练字即练人”,只有静心沉气,踏踏实实,不浮躁,不急于求成,才能成就“妙手”,学好书法。我愿心怀所爱,奔赴山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法为伴,开拓四荒。


书法作品欣赏

2022/10




编辑:姜美芬

撰稿:侯筱禾

审核:盛 杰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微信公众号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