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珠算也于2013年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部组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四届“珠像密画”活动。

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少年儿童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孩子们画出了一幅幅佳作,画作中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时间与事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部分精彩画作,并猜一猜这些珠像图的含义吧!



相关推文链接:

获奖名单 | 第四届“珠像密画”活动获奖名单公布

邀你参与 | 第四届"珠像密画"活动启动!



部分优秀作品欣赏



《珠承岁月▪山河铭记

作品简介:

画中事件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珠像图借珠算非遗文化,以算珠计数象征抗战岁月的艰辛与胜利成果。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铭记抗战意义,继往开来。




《百团大战》

作品简介:


百团大战开始于1940年8月20日,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投入105个团约20余万兵力,对正太铁路等主要交通线及沿线据点发动突然袭击。战役分为交通破袭战、攻坚战和反“扫荡”三个阶段,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万余人,此战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极大振奋了全国抗战的信心。为抗战胜利凝聚力量,在民族解放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灯塔•坐标》

作品简介:


历史上的英雄先烈在危难时刻如同灯塔,指引方向,驱散黑暗。画面上方的战士在烽火硝烟中英勇冲锋,正是那个年代的灯塔。孩子们仰视历史,而人们(以及观看画作的人)所处的时代,更需要追随的是这些时代的“坐标”。




《铭记九一八》

作品简介:


此作品以“九一八事变”为核心主题创作。图中“九一八” 醒目字样、火焰元素,凸显了事变带来的伤痛。白鸽寓意对和平的祈愿,文字说明还原事变时间与背景。警醒人们铭记历史、守护和平,传承爱国精神,勿忘国耻。




《勿忘九一八

作品简介:


这幅画围绕“九一八事变”创作,以抗战军人为主角,以废墟、战火渲染苦难背景,以“勿忘”二字强化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爱国精神的主题,警示人们珍视和平。画面中身着军装的抗战军人,展现了抵御外敌的英勇身姿。废墟与战火渲染苦难环境,凸显了民族曾遭受的重创,“勿忘”二字强化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爱国精神的主旨,警示人们珍视和平,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捍卫家国尊严。




《九一八事变》

作品简介:


1931年9月18日,是全体中华儿女难以忘却的国耻日。这一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3000多万同胞陷入苦难深渊。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但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反抗。九一八虽远,却时刻警醒我们:铭记历史伤痛,传承抗战精神,奋发图强,守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飞夺泸定桥

作品简介:

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战役打响。彼时,中央红军遭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必须火速拿下泸定桥。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猛烈火力,毫不畏惧。他们攀爬着悬空铁索,不惧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最终,红军成功控制桥头,主力得以顺利渡河。此役,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其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板桥集抗日保卫战

作品简介:


画面以板桥集战役为主题的珠像密画,将历史瞬间与珠算文化巧妙融合,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独特艺术表达特色。画面核心聚焦于战士向空射击的震撼场景:战士昂扬挺立,目光坚毅,手中武器迸发的子弹在空中汇聚成一组特殊的“珠算”——通过算珠的排列精准呈现出“1940年11月17日”这一板桥集战役的关键日期,既点明了历史背景,又以“珠像”形式赋予画面独特的纪念意义。




《铭记烽火征程

作品简介:

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背景,作品串联起三个镌刻民族记忆的抗日与革命瞬间: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山河破碎的警钟,算盘的铜珠在此定格,刻下屈辱与觉醒的起点;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铁索上的呐喊化作算珠跃动的力度,见证绝境中的勇毅;1935年6月12日红军翻越雪山,冰封雪岭间的足迹被算珠丈量,凝结成信念的刻度。 画面中,古朴算盘是时间的载体,将三个关键日期清晰标注,以具象的数字串联起历史脉络;旁侧燃烧的火炬则象征“星火相传”——从抗争的星火到复兴的燎原,既是对80年前先烈们的致敬,也传递着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的力量。整体以历史事件为骨、时间刻度为脉、精神传承为魂,让峥嵘岁月在算珠与星火的对话中愈发清晰。




《伞承星火,书鉴初心

作品简介:

画面以“铭记一二·九”为核心,将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传承交织。前景中,现代女同学手持油纸伞静立,伞面以藤蔓为架、绿叶为珠,巧妙组合成“19351209”的数字密码,这既是一二·九运动发生的时间印记,也似历史在时光藤叶上留下的年轮,无声诉说着那段青年振臂呐喊的岁月。她面前摊开的书本上“铭记历史”四字,是当代青年对过往的凝视与承诺。

背景中,一二·九运动中游行抗议的人群正向画面中央汇聚,激昂的身影与前景的静谧形成时空对话。油纸伞既是现代女孩的日常物件,更化作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伞外是八十余年前青年为民族觉醒奔走的炽热星火,伞内是当代青年以书本为舟、以铭记为帆的初心传承。藤与叶的生机,既象征历史记忆如藤蔓般绵延不绝,也寓意青年精神如绿叶般生生不息,让一二·九的热血与信念在时光流转中始终鲜活。




《珠像铭记胜利日

作品简介:


这幅画以独特视角铭记历史。算盘上的“19450902”定格在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的历史时刻。庄重肃穆的投降场景与上方朝气蓬勃的学生形成时空对话。长城、天安门、红旗彰显家国情怀,向日葵象征希望。它警示中华民族铭记战争苦难,传承爱国精神,珍惜和平,激励当代学子以史为鉴,担当强国使命,让历史荣光永续传承。




《烽火记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作品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并嫁祸中国,炮轰沈阳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因当时政府不抵抗,东北很快沦陷。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东北民众与爱国官兵组建武装力量抗争。它是历史警钟,警示着我们铭记国耻、护和平,为民族复兴奋进。




一二•九运动

作品简介: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更多资讯

请下载 “数智杭青少APP”

数智杭青少APP



文学部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