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萌生出的电学情节

作者:张绪培

  对少年宫,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湖少年水电站,那时候我正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年纪,有一年暑假学校推荐我去参加水电站举办的夏令营,到了夏令营我才知道这里集结了全市每个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而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觉非常光荣。

  在夏令营,我们先学习水电知识,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水轮机,看着水变成电,感觉非常新奇,这些活动对当时课外生活贫乏的我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整个夏令营时间很短,也就两三天,但就是这几天的经历让我对电产生了极深的兴趣。后来,我就自己去买成套的关于电方面的书去读,如《少年电工》、《少年无线电》等。到了浙大附中,恰好学校里有一个基础较好的无线电小组,我就经常和那群无线电爱好者集结在一起,制作灯管、单管机和收音机,而且做得有模有样的,我们做出的三灯电子管的效果就相当于市面上的六灯电子管,还记得当时收音机里杭州台有个810频道,老是被上海的790频道串台,我们就比赛,谁制作的收音机信号好,干扰少。后来到了农村,百姓的收音机坏了,我就经常义务给他们修理。等到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报的就�侨�是和电有关的专业,结果阴差阳错的被调到师范专业,搞了教育。但是那段经历对我动手能力、对空间几何的理解、对立体思维的锻炼都是很有益处的。

  其实,我在小学的时候对美术也是很感兴趣的。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叫洪越明,专教美术,当我们知道了我们最喜爱看的连环画《李庄保卫队》的美工就是他的时候,都很崇拜他,后来听说杭州的扇面也是他做的,就更崇拜他了,纷纷愿意去跟他学画,经常在星期天早上五点半赶到南星桥去画日出。但是,到过水电站之后,对电的好奇大过了对画画的追求,就放弃了画画。

  我还记得,少年宫里有个天象厅,学校里曾经组织我们去过,记得那是一个半圆形的装置,一打开开关可以看到很多天文星座投射在墙壁上,非常新奇。那个时候,好像其他科普的东西也非常多。

  现在从事教育行业,对当年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体会。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校外教育就是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里有自己的天地,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调动他的内驱力,而兴趣是内驱力的核心,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要多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

  其实,人是一个��体,任何一件事情的影响都不可能仅仅是简单的片面的,而是整体的,深远的。少年宫我认为主要是一个启蒙作用,他给孩子们打开放眼看世界的大门。

注:作者张绪培,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看见了谈家桢

作者:唐汉

  讲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和现在一样,这个城市的小学校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有半天的假期。有个小男孩是这个城市某所小学校的学生。

  那年“六一”,小男孩11岁。男孩班里有个女生,父亲在市少年宫工作。男孩记得很清楚,“六一”节的前一天,女生手上拿着一把花花绿绿的游艺券走进教室,她向她的伙伴发出邀请,当然男孩不在她的邀请里面。男孩决定跟着她们去,哪怕是看看。
  
  这是男孩第一次走进少年宫,他觉得分外新鲜。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在看连环画,在玩“钓鱼”游戏,还有那个“炸碉堡”:用纱线簿着燃着的蚊香去点插在沙堆上的小鞭炮,男孩看着眼馋极了。可是男孩没有票,他只能到处乱转。但他还是很快乐,因为节日使他得到一双白球鞋,雪白雪白的球鞋,镶着一道蓝色的边,他觉得很漂亮。

  回家的路上,他有些沮丧,他想哭,他想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在少年宫工作呢?

  后来,他上了初中。初二那年,他被推荐参加杭州市少年宫的生物班学习。那张“杭州市少年宫学员证”是他的骄傲。在生物班里,他和很多年龄比他大的同学一起,学习植物营养及培养、食用菌栽培、动植物标本制作、绿毛龟养殖等等。这都是学校里从来没有的新鲜东西,男孩被这些东西给迷住了,尽管每个星期只有半天的时间,但他已经足够快乐了。

  后来,老师让同学们写昆虫论文,参加全国首届中学生昆虫论文竞赛。男孩就神神叨叨起来,每天一本正经的忙着看资料,想选题,他最后写下的题目是《螳螂食性观察》。几个月后,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真的完成了一篇2000字的论文。男孩很开心,他居然写出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而且还是关于昆虫的论文。

  男孩和他的伙伴去了上海。他们要代表杭州市的中学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论文答辩。那天晚上,男孩睡在闸北区少年宫的地板上,睡不着。他想着,明天会有谁来参加论文答辩?答辩会很紧张的吗?
答辩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那座著名的大理石大厅举行。来的领导很多,他都不认识,当他听到“谈家桢”这个名字的时候,男孩激动起来,他熟悉这个名字,像现在的追星族熟悉他们的偶像一样熟悉。谈家桢来了?他也来看我们的论文答辩?那可是摩尔根的大弟子,中国的遗传学泰斗啊!、

  男孩后来说,那是他青少年时期最骄傲最荣耀的事情。他看着谈家桢――他心目中一位伟大的,令人崇敬的科学家――来到答辩现场与大家交谈,是那样的亲切和蔼。男孩和他的伙伴最终夺得了大赛的一,二等奖。奖状被悬挂在杭州市少年宫的生物班里。

  这个男孩就是我,后来也成了少年宫的一名教师。我常常会想起当年看见谈家桢的情景。人的一生有很多瞬间,有时候这样的瞬间在别人看来很平凡,但也许就这样决定了人的一生轨迹。
 
--此处分页--

少年宫的露天电影

作者:陈文晶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少年宫贴隔壁的城河下1号,围着池塘的大院里,前前后后住着20多户人家,大大小小的孩子下了课就在一块儿疯。搞搞儿的东西也千奇百怪,抠虾儿、爬屋顶、捉迷藏,而大家最高兴的事体,就是天一热可以去少年宫看露天电影。

  我有个叫敏的同班同学,家就住电影幕布的斜旁边,搭个梯子爬上屋顶,就可以倒着看电影,我于是常常可以白看看,电影《阿诗玛》看了三遍,就是音响效果不好,总是含含混混的,不过阿黑哥的“我和阿诗玛回家乡”那快乐的旋律真是烙在了心底。

  有一回,家里来了上海客人,爸爸说是要请他们看露天电影,于是全家一大帮子人,洗好澡,打扮停当,搽上驱蚊药水,带上蒲扇正儿八经地买票去看。

  电影票的价格,彩色和黑白不一样,大人和小孩也不同,我记得小孩就只要八分钱。一排长长的水泥预制板,全标着座位号,找着号子,铺上报纸,坐在还热乎乎的水泥板上,便可以安心地等着天黑,等着放电影啦!

  记得有一天午后,我们院子北门对面的铁路招待所,来了个摄制组,露天电影里的人物――《永不消失的电波》的主人公孙道临也在,我们这批“小八拉子”奔走相告啊,一大帮人围着,在铁门外面看,那门卫也不管的,和我们一起看,后来摄制组还问我们借头梳呢,那个女演员还说要透明的、漂亮一点的,反正我们家的头梳没选上。可惜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啦,也没有追星的概念,否则我手头就可以留个明星签名或者合影的什么了。

  1984年6月15日,杭州连降大�辏�西湖圣塘闸泄洪,我们的院子地势低,变成汪洋一片(我妈专门留了当天的《杭州日报》)。水退后我们便搬了出来,住到教工路妈妈的单位宿舍里。离那里两站路,也有个露天电影院,就是原来的供销学校东面,现在文二路100号西边的地方,场子要小一些,但是人更多,因为附近全是大中专学校,一到周末的晚上全满了。放好看的电影时,旁边的居民楼上也全是白看看的人,我当时最羡慕的就是住在这里的人了,每天可以看电影,而且不用倒着看。

  看完电影,我和几位要好的同学,常常会拐个弯,再走一点点路去饮料店,点杯酸甜的果子露,或者光明雪糕什么的,再七嘴八舌地点评电影中的人物、情节,那时候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这样的双重享受了。

 
 
我曾是少年宫无线电培训班学员

作者:方宁

  在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每逢节日,尤其是儿童节,我总是要和同学们一起,拿着五颜六色的入场券,到少年宫去参观游园活动。游园活动项目太多了,有多彩的文艺演出;游乐室中有生动有趣的各种电动游戏机;灯谜室里有五彩缤纷的宫灯�约吧厦娴牡泼眨涣肺涑≈杏猩衩氐拿怨�;天象厅中有遥远而神奇的星座……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少年宫成为我们童年时代的乐园。对于在这里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我十分神往,希望能到少年宫去参加活动。

  我的愿望终于在我小学四年级实现了,我进了少年宫无线电培训班。在那里,我从如何使用电烙铁开始,逐步掌握了一些电工基本技能,裘大畅老师手把手的教我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如何挑选晶体管,测电阻;如何绕线圈,制作电路板。在老师及培训班大哥哥们的帮助下,我们这些新学员终于装制成了单管收音机。接着,在老师的辅导下,我们又动手装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器具,有多管收音机、无线电对讲机、稳压电源……等等。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老师不断给我们讲解机器的原理,叮嘱我们所要注意的地方。在学会装制的同时,也渐渐地养成了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课,使我们这些小学生初步掌握了无线电的基础知识。除了装制实践外,我们还动手维修游乐机。虽然次数不多,但尽可能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老师的讲解下,搞懂某些简单的问题,加深了解。

  离开少年宫后的中学生活中,我不断发现少年宫的学习对我后来的学习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课堂上,碰�降缪е�识,我就掌握的很快,理解也比较透彻。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用少年宫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我想我小时候所学到的东西,会象基石一样,为我以后扎扎实实地学好技术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回顾几年在少年宫的课外活动,我深深地感到,是少年宫的老师们为我们的课外学习增添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我们学到了课堂上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们对科技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帮助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少年宫,是我第二母校,它传播着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使我们这代人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幸福的成长。我的童年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童年时那幸福快乐的少年宫生活,将永生难忘。它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注:作者方宁,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此处分页--
 
在少年宫学习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

作者:葛萌

  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少年宫看到航模表演的情景,那是1974年,我正好上初中,偶然来到少年宫,看到几个孩子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将一个木制的飞机模型送上天去,木头飞机也会飞?童年总是充满好奇的,于是,我就痴痴地一直蹲在那里看,看了很久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回去之后,我就跟学校模型小组的庞老师说,少年宫里有飞机模型表演,我很想去学。结果,我真的被推荐过来了。

  这次是真正地走进少年宫来参加航模小组学习了,感觉是有些骄傲的。因为在那个年代,进少年宫来学习的都是三好学生,必须品学兼优,是值得很多同学羡慕的。到市少年宫后,这里丰富的内容使我开了眼界,更多新奇的东西使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那个时候我家在拱宸桥,离少年宫有点远,但我都是一个人走过来的,来了之后一呆就是一整天,课余时间也全泡在这里了。当时的脑子里除了模型,真是什么都装不下。其实,做模型是一项苦事情,那个年代的模型飞机还是弹射的,因为材料缺乏,买不来机器零件,所有的器材都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动手去做。另外,飞机模型的各部分组成材料都非常精巧,每一块材料的宽度、厚度、重量都是要经过严密设计的,因为这都关系到重心的问题,而重心恰好是飞行的关键就在。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削木片,一点一点地计算精确度,很多次我们做了很久,但模型上天不到几秒钟就粉身碎骨,我们也不觉得气馁,马上查找原因重新再来,也从来没觉得什么是苦。但是当试验成功了,那份成就感却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就这样,在这里我一学就学了很多年,直到上了高中我的业余时间还泡在这里。

  可以说,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等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正逢知识青年下乡最火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似乎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当兵,一条就是下乡,当兵毕竟只是少数政治背景过硬的孩子的专利,对于我们这些并无什么背景的孩子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下乡,我本来也是这下乡大军中的一员,当时我的户口已经被打到勾庄了,但是紧接着邓小平复出了,并且提出恢复体育项目,正逢这样的时机,而我由于在少年宫航模搞的好,就被省航海模型队看中,招了过去,于是,已经打回勾庄的户口又被调回来了。在省海模的时候,我还是时常来少年宫,有时候还会住在这里。所幸取得了一些荣誉还算没有辱没当年付出的心血。而现在,我虽然离开训练场,但从事的行业也是和模型有关。有人说,一个人若能将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以兴趣来成就自己的终身事业,那么他的人生是十分幸福的。那么,我想,我应该算是这幸福者行列中的一员吧,而这幸福的源泉就是少年宫。
注:作者葛萌,是浙江省体育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记录的航海模型运动员。
 

我在武术队的难忘时光

作者:吕丹

  作为一名少年宫的老学员,我非常荣幸能在少年宫50周岁生日之际,述说我当年在这里所度过的3年难忘时光。

  与当年边建边活动的少年宫相比,今天的少年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已经离开少年宫二十多年了,我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我的小学弟、小学妹们。看着如今小学员们在训练房中挥汗如雨,我总是会禁不住想起当年的我。1983年,少年宫成立了武术队。生性好动的我被徐黄洁老师看中,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如今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第一批学员。第一年,在简陋的训练场里,我们因陋就简,刻苦训练;第二年,我们有了地毯等一些基本的硬件,水平蒸蒸日上,我获得浙江省武术锦标赛冠军;第三年,我更上一层楼,获得了全国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被选拔进入了浙江省武术队。

  我时常回忆起我在这里的三年时光。也许是艰苦的日子总是特别值得怀念,但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有一大群始终如一无私奉献的老师!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叫坚持;在这里,我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冠军;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挚爱的事业!

  少年宫武术队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少年宫更是这个光荣集体的母亲,她孕育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衷心感谢少年宫对我的培养!衷心祝愿我们的少年宫越办越好!
 
注:吕丹为80年代少年宫武术队的首批队员。在少年宫学习期间,先后获得浙江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和全国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后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现为浙江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武术教练。
 
--此处分页--

人生起步值得回味的经验点

作者:金重建

  50年,对一个人来说,经历各种磨砺后会变得坚强、豁达,对一个组织来说,经历各种风雨后会变得稳固、壮大。各种组织对每个人来说,只要参加了、融入了,就成为其成长的客观环境。

  上世纪63年,现在看来已经开始变得遥远,那时的风尚是学雷锋、做好事。每个星期天,少年宫的对外开放,引来多少学子怀着理想、抱着兴趣,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对我来说,加入红领巾合唱队,在王雁平等老师带领下学歌,演出,到电台录音,去部队慰问��和外国青少年联欢等,也就成了我那段人生道路的美好回忆。

  那合唱室里聂耳、冼星海的画像,深咖啡的梯形台阶,黑色光亮的三角大钢琴,老师指挥时那手势、节拍的变化和面带微笑、有着某种憧憬与期待的目光,每每愉悦感染着我们对歌词的理解,对韵律的把握。如果说,作曲家的画像勾起了幼小心灵对歌唱事业的热爱和寄托,老师的带领则对每一位合唱队员情绪的感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唱着“红领巾之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胸中萦绕的是做人的正气,歌为心声,所唱会影响所言和所行。我去少年宫都是在周末,许多队员和我一样风雨无阻,这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因为合唱是团体艺术,需要每个人主动参加,积极配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和谐的歌声要齐心合力来完成。正因为如此,合唱队员间,谁有事请假,谁因病不来,大家都很关心。合唱休息时,队员间的寒暄问候,今天看来真是无比亲切。我有一次在联欢大厅前的室外训练,因中暑而得到其他队员的无私帮助,直至陪送上车回家,点点滴滴都渗透着今天我们所谓的“人文关怀”。青少年参加合唱队,实在已经不止是唱唱歌,不止是一种兴趣爱好。在这个课外集体里,培养的也不只是合唱艺术细胞,还��造着一种和谐氛围和艺术精神。今天社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培养基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合唱兴趣的养成同样孕育着这一精神元素。

  走出少年宫,步入社会,来到工作岗位,我曾从事语言艺术、新闻传播,现在开始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教学与科研工作,播音表达作为研究重点。回顾大半人生路途,少年宫的这一段,不仅是记忆的积淀,感情的积淀,也是经验的积淀,表达的积淀。人生经验无非是感受和表达。感受有学习感受和生活阅历感受,表达有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少年宫作为培养学生课外兴趣的第二课堂和童年欢乐的摇篮,合唱兴趣只是感受与表达这一人生经验的一个小小侧面,它却和人生其他侧面一起,铸就起人生经验的辉煌殿堂。

  感谢少年宫老师对学生的课外兴趣培养,祝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千百万青少年兴趣娱乐与精神愉悦的中心,越办越好!
 
注:金重建:原60年代少年宫第一批合唱团员。现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中国播音学博士中国播音主持协会理事、浙江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主任。

 

我的模型老师

作者:管桠桠

  接�ツP屯耆�是偶然。那年夏天,全国青少年车模比赛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我作为小记者跟访了整整一个礼拜。看着一辆辆喷着烟怒吼飞驰的越野车在选手们的遥控中疾驰,我被深深吸引住了。我报名参加了模型班,学的却是海模。老师是李彦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怎样将木片削得有光滑又轻巧,学会了怎样灵活使用我的小斧头,小锤子,当我将自己的第一艘船模拿到李老师面前时,他笑得跟我一样灿烂。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削木片中过去,原来的那份新奇感渐渐褪去后,我便感到了做模型的枯燥。我很疑惑,为什么李老师教了32年的模型,还喜欢在我们下课后一个人静静的做模型,难道他不觉得厌烦吗?后来听少年宫的其他老师说,李老师从小喜欢模型,在杭二中读书的时候,就曾是学校航模小组的组长。1972年,18岁的他到少年宫航模队当老师,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航模队里的材料工具什么都缺少,为了找到制作航模所需要的轻木,李老师几乎跑遍了整个浙江省,甚至还跑到了福建。我想,仅仅具有作为老师的责任感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重要的是他对模型的热爱。

  模型班上面是模型队,每年暑假我的师兄们都会在这里进行艰苦的赛前训练,然后在全国比赛中摘金夺银�U馐抢罾鲜λ�们最忙的时候,集训队的师兄们个个被晒得黝黑黝黑。我们和师兄们一样,在炎热的暑假里,重复着安装,重复着试航。没有模型队里的那种榜样的力量,恐怕我们早就放弃了,看着原先毫无规则的零件,经我们的双手被组装成完整的模型,当它们一次次试航终于成功时,我们内心的激动是无以言表的。

  模型队里的奖杯奖牌堆成了山,比如车模队,自1989年获得第一个全国团体冠军以来,保持了全国十连冠的纪录,赢得了“梦之队”的美誉。提起学生,李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葛萌是浙江省体育史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蒋萌是连续三届的全国冠军,有的学生离开少年队后当上了专业的运动员,还有的当了模型老师。现在少年宫的刘如一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们和李老师堪称是三代有着师生情缘的少年宫模型老师了。刘老师曾经对我们说:“如果不搞模型,我会是个很笨的人。模型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还培养了我发散性思维。”

  在航模队创始人徐忠德老师的家里,有满满一柜子的模型。对于一个在少年宫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这些模型已经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徐老师说,这些模型让他回忆起很多的往事,包括已经逝去的青春。在模型队,每个人心中�加幸桓雒危�为了实现这个梦,几代人薪火相传,谱写着生命最华美的乐章。
 
--此处分页--

永远难忘的航模班学习

作者:蒋萌

  回忆孩提时的生活,确实无法忘怀。1972年,少年宫恢复活动时我便开始在宫内小道中留下足迹。有益的活动和老师们悉心的教育,为我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暂别了少年宫的培训班,但我心里却留下了对它深深的恋情。如果说学校的读书生活是我们的启蒙时期,那么少年宫便就是我学习的第二母校。她使我得到了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给了我学习文化知识的启发性的演示,因而可以说受益非浅。1978年,我有幸加入了航模专业队伍――成为省体委航模队的优秀运动员。在运动队,我代表浙江省多次参加了全国性比赛。有原先在少年宫航模培训班的基础,加上在专业队中的深造,技术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并获得了全国冠军的称号。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为了共产党组织中光荣的一员。我能有此成绩和进步,首先是众多老师,前辈们培养教育的结果。少年宫航模培训班的辅导老师李彦彬,便是我工作学习的榜样,还有其他几位老师也是我生活道路中的楷模。在少年宫这座“摇篮”之中培育出了千千万万个德才兼备的新人,而我这个平庸之人,只不过是沧海中渺小的水珠一滴。

  为了丰富少年儿童的业余生活,少年宫的老师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发挥了满腔的工作热情,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的工作,忘我精神实在令人可敬。他们就是百花园中的“园丁”为培养祖国的花朵辛勤的劳动。今天已绽蕾初放,明日定将桃李满天下。

最后,我将自己参加航模兴趣小组活动的感受,小结成以下7条好处:

能使自己具有自主和积极的个性,增强自信心。
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一切事物。
能够培养陶冶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耐性。
能增强自己的思考力、观察力。
能使意志集中,对学习也会有较大的益处。
能锻炼自己的手工,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能获得更多的创作成果乐趣,使生活更加充实。
 
注:作者蒋萌原为70年代少年宫航模班学员,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航空模型F2-C冠军。现为浙江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主任。
 
 

在这里,埋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作者:孔胜东

  我是80年被延安中学(今凤起中学)推荐进入少年宫参加兴趣小组学习的,当时我16岁,正上初二。因为当时进少年宫培训是要经过学校挑选和推荐的,必须是优秀学员才能推选上,优秀学员的标准一是学习好,二是道德品质好,后一条更为重要,所以谁能选上就是一件骄傲无比的事情。我当时是班级的卫生委员,被老师推荐来少年宫学习后,我就参加了与卫生委员对口的兴趣班――学医班,上课地点是在当时科技楼一楼的一间房子里,主要学习项目是扎针和注射,刚开始的时候慌兮兮的,不敢扎,我们的辅导老师马正迈医师就很认真地鼓励我们,我学的也很认真,刚开始学扎针练习的时候我们都是拿输液瓶上的橡皮塞子做试验,后来技术好点了我们就拿自己臂下肌肉做试验,到后来同学间就互相扎针。记得那时候少年宫还有个中药种植园,专门供我们学医班在那里种植草药、认药、采药。学医班下课后,我们经常会到那里去一边拔草一边认草药的名字。

  另外,少年宫的电影场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一到寒暑假,学校定了票子,我就泡在这里不肯回去。那个时候的电影都是革命题材的,这些电影的名字我现在还可以随口就报上来,像童年中最爱的《闪闪红星》、《地雷战》、《地道战》、《红灯记》、《白毛女》、《小兵张嘎》、《三大战役》、《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都是在这里看的。看完电影之后,还可以去溜冰场晃一圈,那种感觉至今也忘不了。

  我在学医班共呆过两年,那段经历对我来说至为宝贵,那个时候的学医,不仅仅是学点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医德,学的是要去做一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这对我人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它教育我:学医和做人一样,都要认认真真,一心一意,一丝不苟,要负责任。另外,在电影场的经历也给了我很深的影响,那些革命英雄题材的电影看多了,自己也萌生了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的想法,从此,“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我的座右铭。可以说,我现在能够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种思想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的吧。
 
注:作者孔胜东是杭州公交集团28路公交车的司机。先后获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学习雷锋标兵、全国社区志愿者标兵、杭州市劳动模范、全国建设部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首届十大平民英雄、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劳模、杭州市第一届十家市民、浙江省五四奖章获得者、浙江省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杭州市民投票推选为浙江省首位提名奥运火炬手并参与火炬传递。
 
--此处分页--

心中的天堂

作者:也斯

 “你知道吗?昨天我们在少年宫玩炸碉堡、拉地雷、钻铁丝网的游戏。”

 “怎么拉地雷啊?”

 “一辆敌方的吉普车在盘山公路上快速前进,当吉普车开到我方埋地雷的一个固定点时,你要看准并计算好,拉响地雷,如果敌方的吉普车被炸中,吉普车就会翻出公路,你就会得分。”

  那刻,阳光照在他神采飞扬的脸上,一条红领巾飘在胸前,他是我们的小班长,正在对同学描述他在少年宫的所见所闻。这是40年前我在无意中听到的一段对话,那时我刚从乡下转到城里来读书,勉强才听得懂一些杭州话,从班长的描述中我第一次听到少年宫这个名字,好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抵挡不住的诱惑,使得小小的心充满了莫名的向往。

  虽然向往少年宫,但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少年宫看看。那时去少年宫参加活动必须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我还没有达到好学生�谋曜肌H狈�交流的日子暗淡郁闷,使得我日益变得沉闷,常常我只是远远的看着同学们踢毽子、跳绳或是做其他的游戏,身边的世界距离我很遥远,孤独使得我对远距离的事物产生一种类似回归的祈望,比如我曾经生活过的乡村和我还没有见过的少年宫。

  四年级那年,我终于弄清楚了少年宫在哪里。于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独自走到庆春街、众安桥、小车桥、六公园后到达少年宫。站在少年宫门口,我看到举着少先队队旗和我一样大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昂首挺胸走进少年宫,我不敢跨进那所大门,在少年宫的门口张望。我想象着班长描述过的快乐场景,我能听到远远传来的笑声、歌声,还有琴声,还看到了有航模飞机在空中飞翔。就那样站着,远远的站着,一种并非来自现实的快乐感染了我,就像卖火柴的小姑娘,点燃火柴的刹那间亮光中出现的幻景。

  一个下午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我第二次去的时候,我大着胆子走进了少年宫。在那座有翘檐的老房子前的空地上,我看到了排练节目的真实场面。他们身穿白衬衣,蓝裤子,佩戴着红领巾,有的在歌唱,有的在跳舞,我期待,欣赏并喜爱这美好的一切,我祈望自己能靠近它。

  但是“文革”开始了,学校停止上�危�少年宫也停止了活动,慢慢的我学会将目光投向内心的风景,书本也使我日趋稳重。

  当我再去的时候,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了,带着儿子跨进少年宫的大门,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那时的心情,儿时的情景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我在内心充满感激,感谢这里曾有过的一切,使得一颗幼小无助的心灵寻到些许的希望,看到美好,并让她向上。

  儿子清晰而尖细的声音响起来了;“妈妈,我要坐太空飞船。”和儿子一起坐上飞船,在快速的旋转中,我听到那些年代久远的清亮的童声。
 

玩的记忆

作者:曹晓波

  小时候我喜欢玩什么?不好意思,喜欢玩蚂蚁打仗。我把蟑螂固定在一个略高的地方,等蚁兵传令调来千军万马。我把我老爹的毛笔筒套架了起来,筒套里灌的是火柴上的药面。我再用一根火柴烤那笔筒,“五四三二一”一团红红的炮火,打的高地上尸横骸暴。我也常更换战术,雇佣毛豆虫轮番进攻蚁穴。不过这战术费心待时,胜利者也往往总是蚂蚁。

  后来我知道有个地方叫少年宫,于是它便成了我少年时最向往的去处。不过我读书的那个耶稣教徒曾做礼拜的去处,叫民办陆官巷小学。唯一的一个兼校长的老师,教我们所有的课程。我的记忆,她从来没有组织我们去过一次少年宫,常常在周日的下午,我蓄谋已久地贴在有票子的小朋友的背后,装出一副很严肃的面孔,混进去的记忆很深。

  那时候,少年宫可玩的东西并不多,但每一次的进去都使我兴奋不已,我最喜欢的是看小电影,常看一本有白胡子的“知识老人”。记得放映室不大,站的人很多,斜阳从并不密封的窗帘中探进头来,使得原本不清晰的银幕更加鸡零狗碎,我的形象思维那时候就显出了它的丰富多彩,往往靠自己的想象凑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记得一本《宝葫芦的秘密》,看得当年的我好梦连篇,可惜“宝葫芦”是怎么到王宝手上的,后来看了书才搞明白。

  所以我爱阅览室,这么说,总像是在炫耀自己从小博览群书。其实那时候我想的还是“玩”,走马观花看画儿不看字儿,很像杭州人说小狗儿跌进了“污坑”,恨不得所有的书都装进肚里。后来这个基因未经筛选地居然传给了我的女儿,晃晃悠悠的她有一年也到了囫囵吞枣的年纪,有一次她从一个少儿借书的地方出来,鬼使神差地多拿了一本。我想到一个人到了那么一种美不胜收的知识的世界,冒出一点攫为己有的想法实在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不过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带她到少年宫玩,玩登月火箭、玩小火车。连我这个做老子的也乐滋滋地坐了没回数的“火箭”和“火车”,过了一把童年没有玩够的玩瘾。

  现在的少年宫更加漂亮了,具备了很多新的功能,这一变化使得我那个在读小学的侄女活动频繁,每个星期她有两天要在少年宫里度过,前前后后看不出一个“怨”字。倒是我常在她的面前,说她的老子昏了头,小时候调进粪坑里的糗事。

  有一次我送侄女去少年宫,有个小男孩在楼梯上被一个美丽的妇人拖着走,有一点撒娇,还有一点不情愿。他侧着脑袋极慢地往上挪,他说了好几遍我是男生。我在他们后面走,我超上了他们。我知道小男生在这个年纪最喜欢的是什么,他们只是想在少年宫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此处分页--

难忘的历程

作者: 陈立先

  “登月火箭”,“碰碰车”,“旋转木马”……青少年活动中心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意味着一个大型游乐场,给我带来的是欢乐和喜悦。

  少年时期,中心是我“知识、特长”的训练场,周末到了,我会出现在中心组织的科技活动中。
2000年活动中心推荐我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的首批院士,同时,杭州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我又被推选为第一任院长!昔日腼腆而又容易紧张的小男孩,一下子要挑起“科学院院长”的担子,那个忐忑不安啊,至今难忘。当时只有14岁的我,在辅导员们的指点下,从学习当众说话开始到主持少科院的会议,安排理事会工作,到一项项安排全院的科技活动,每一件与科考相关的工作,我都做得不亦乐乎。

  最有意思的当然是组织野外科学考察活动了。从踏勘考察地点到确定考察项目,从挑选人员,整理仪器到预备培训,生活能力锤炼……一系列组织和实施的过程,我的胆量,能力和应急机智,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记得东天目山老厣村――少科院第一个长期考察点,我们对当地的动物,植物,水质,大气等等自然资源作了系统的考察,完成了数篇详实科学的考察报告,并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我也记得舟山海域的那个小岛,我们拉网捕鱼,研究海洋生物,采集标本,参观水产养殖基地……每一次考察,都由少科院成员自定计划,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自学使用考察器材,对考察数据进行精确的记录分析。科学考察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更锻炼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能力,“科学”这两个字,实实在在做在了手上!

  是杭州少年科学院,是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让我拥有了一段不一样的成长历程,这段特别的经历将与我一生相随。
 
注:作者陈立先,杭州少年科学院首任院长,获省和全国荣誉5项、发明奖10多项。2003年因科技成绩保送清华大学,2007年获奖学金赴法国南特大学读研究生。
 
 
 
寻访书画大师
    
杭州少年书画院《少年书画》小记者   瞿洁云  朱晓彤
 
  寻着大师的足迹,听着大师的故事,我想没有什么比让我们采访到这些书画大师更让人激动了。刘江、全山石、洪世清、赵延年、朱颖人、吴山明、潘鸿海、何水法、周沧米、陆放、王冬龄、祝遂之、张耕源、骆恒光、吴精初等等,这些鼎鼎大名的书画家,或许是连大记者都难以见到的,却被我们这些小记者“轻而易举”的采访到了。每每在老师带领下踏进书画家的画室,那种艺术的氛围迅速会感染我,忐忑的心一下子就被这�┐笫π煨斓览吹墓适滤�深深地吸引……。

  众所云:对艺术的热爱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少年宫里的老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手上工夫与思考能力,更注重学生们对外界的探索和实践。因此便有了小记者对艺术大师们的采访活动。从早期采访过的洪世清爷爷、赵延年爷爷到近几年采访的闵学林爷爷、葛德瑞爷爷等,无一不是在书画上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采访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年轻一代对老一代前辈们在艺术之路上的故事有所了解,而且激励了我们年轻一代对宽广的艺术之海无尽的追求与摸索。

  每位书画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学艺经历,这些故事或辛酸,或苦涩,或开怀,或有趣……,不论是悲伤也好,快乐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拥有精神财富的人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此,这笔笔财富铺成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

  “好玩”是我们在采访刘江爷爷时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刘江爷爷和我们说起他童年学画经历时,给我们举了一个十分形象的例子:“练习喜欢的字帖,就像吃了一种喜欢的菜,但天天吃一种菜不行,什么菜都得吃,这样营养才好。”刘江爷爷这席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因为这我明白了,无论学习什么,虽然有专攻,但是要博学,以此得以众长。

  吴山明爷爷曾经说过:“人类需要互助,而作为一名艺术家就更该有同情心,更该关心他人。”吴山明爷爷告诉我们,作为艺术家不仅肩负着创造美的责任,更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不论是雪灾还是大地震,吴爷爷都是捐画在最前面。

  都说艺术是相通的,而全山石爷爷小时候的学画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当今如此有名望的画家,自小最大的理想是当一个音乐指挥家。全山石爷爷小时候酷爱音乐,学过钢琴等乐器,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画画这条路――当年的全山石爷爷是准备去考上海音乐学院的,但是途径杭州,看到当时的国立艺专正在招生,便投考了美术,就此走上了美术的道路。但是,全山石爷爷现在还每天都要听音乐,陶醉在优美的古典乐之中。而全山石爷爷也觉得音乐和他的绘画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陆放爷爷,人称“西湖陆”,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在对陆爷爷进行采访时,他提到的一件在他作画过程中的趣事,让我记忆深刻。一次,陆爷爷的妻子要加班,于是陆爷爷只好带上年幼的女儿去西湖边写生风景。很快,美景、诗意、画纸吸引了陆爷爷的全部心思,根本没注意到女儿已经靠近水面的地方费力的采摘着依傍在水面上的小蛇果,结果,一个重心前倾,咚……小女儿掉进了西湖里。这是陆爷爷才醒过神来,不假思索的马上跳下西湖将女儿救起。听陆爷爷说起这件事,我除了一阵虚惊外,更是觉得陆爷爷是多么的专注于画画,对于艺术的执着是每一个学习绘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我仍然记得当初采访葛德瑞爷爷时的情景:那天的天气很好,细密的阳光穿透层叠荫蕴的树木与窄小的窗棱,在斗室内画出一片光晕。空气内全是淡淡的墨香。平易近人的葛爷爷靠窗而座,向我缓缓讲述着当年和同学一起向沙孟海爷爷学习书法的事。听着故事,眼前仿若显现出文革时幼年的葛爷爷和同学一起在夜色下用三轮车偷偷接沙孟海爷爷去裱画室学艺的场景。

  都说学艺术的人是性情中人。的确,当年何水法伯伯曾在写生中因太过投入而不慎掉入了西湖;朱颖人爷爷从宿舍窗子前偶然发现了小松鼠的活泼可爱,从生活中找到了美的源泉,成了画小松鼠的名家;吴静初老师小时候因为家境贫穷而把铁钉当刻刀,把瓦片当印章石……正是这份执着、坚持和专注,才造就了现在这群在书画界中响当当的能人。

  蓦然回首,逝者如斯。遥望当年的那些学子,如今都已成才。而伫立在这碧波微漪之边的少年宫,还是50年前的那一座――它那悠远绵长的文艺气息与孜孜不倦的精神仍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员心里。我想,无论是老一代的前辈还是我们新一界的孩子,都会永远铭记着在少年宫学习的时光。

  听,远方已然鸣起了长征的号角。雨声潺潺,流水落花,我拨开一帘风月,让梦的翅膀翻越万水千山。让我们追觅着那些大师的脚印,冲向艺术的伊甸园!
 
--此处分页--

回忆我的甜蜜童年

作者:70年代原舞蹈班学员胡伟英
                                        
  少年宫,我的启蒙老师,我的一切都是从您这里萌芽。

  记得是三十年前的六一,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第一次跨入这少年宫的大门。那时的少年宫,没有现在这样明朗,开阔,一切都显得零乱,狭小。大概是“文革”后第一次开放的原因吧,我们的舞蹈室里没有一根把杆,学员们只能扶着墙壁基训。地是水泥铺成的,根本不能练芭蕾,没有镜子,没有练功服,条件确实很差。然而我们却有很好的老师。张莉莉老师、施鸣丽老师和顾莲珠老师,她们都刚从专业的剧团调来,个个美丽,年轻。她们手把手地辅导我们,教我们基训,教我们各种各样的民间舞,小舞剧,仿佛有做不完的优美的舞姿。从她们的舞蹈中,我第一次品位到美的艺术魅力。我们还有一大群淳朴,可爱的小伙伴。她们来自全市各地,我这个从小就喜欢用布鞋跳“芭蕾”的舞蹈迷,于是象是得水的鱼儿,深深地爱上了少年宫。

  少年宫是我们的校外乐园。在那里我不仅受着艺术美的熏陶,也得到了美德的教育和培养。

  记得初进少年宫,我的“骄”、“娇”二气十足。因为每次舞蹈都担任主角,成了少年宫的“元老”生,这就使我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有点自命不凡了。所以在一次舞蹈排演中,当发觉自己演的是配角时,我感到又惊又气,委屈之下,竟躲进更衣室抹眼泪了,很晚也不回家。我的舞蹈老师张莉莉是一位和善,可爱的女老师,她没有跟我们红过一次脸。记得那天,她也还是耐心的启发我,教育我应该有能上能下的美德。

  练芭蕾是很辛苦的,尤其我们学时只有十岁挂零,每当脱下舞鞋看到脚趾上又一层新皮被擦破而渗出殷红的血珠时,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掉泪,双脚也站不住了。我真应该感谢医务室的马正迈老师,是她给我练芭蕾的力量。当我们几个拐着脚去医务室包扎时,就会感到脚不痛了,因为那慈祥的笑容,那亲切的安慰,甚至那为我们包扎伤口的手温,都化作了鼓励我坚持训练的勇气。当我顺利的演出芭蕾舞《铁树开花》时,我确信我扮演的那个“军医”,就有着马老师的影子。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熔炉,那么童年在少年宫这个小熔炉里的我们已学会了“吃苦”。

  少年宫,使我萌发了一颗热爱集体的心。小学五年级时,妈妈看我经常生病,担心我的学习成绩下来,便不让我去学舞蹈。想到从此要丢弃我热爱的舞蹈,离开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们,我真的难受极了,常常在家里哭闹着。我的伙伴们也急的没办法,可是意想不到有一天下午文体组的张莉莉老师、平慧中老师、施鸣丽老师家访来了,终于我又回到了少年宫的怀抱,我更深的爱上了我们的少年宫。

  金色的童年人人有,但我的童年更为幸福,因为我是在故乡的西子湖畔的少年宫度过的。每次回杭,我总要默默的在少年宫里走几圈,跟这儿的一草一石交换思想。少年宫,我多想再回到你这儿,让那双散发油彩香味的手,再轻轻地拍打着我孩童的面颊;多么想再去乡下巡回演出和村妇们一起,坐在晒谷场上吃一碗香糯雪白的新米饭;多么想再和五六个小伙伴“睡”一张床上讲故事,唱歌,直到老师一个个地把熟睡的我们抱回床上……
 
 
一个老杭州人关于少年宫的回忆
                                                       
作者:李月华
 
  小的时光,一到放假,学校就会组织我们到昭庆寺去,那时的少年宫在那里的。也就是现在的少年宫中间建筑很古朴的那间房子。那时的少年宫没有现在那么先进好玩的大型游乐场,就记得最主要的就是图书馆,我还曾经当过图书管理员。每到星期六下午,坐在阅览室门口,检查进来的小朋友有没有阅读卡,还要检查手干净与否,指甲剪了没有。那时的图书是相当宝贝的,不能弄脏的.更不能弄破了。到点了后,还要整理好每本书,地扫干净,才能回家。

  到了五年纪的时候,我又荣幸的成了小小发电站的成员。不但要会开启闸门(闸门现在也在的,就是现在西湖放水的那个闸门),还要背很多解说词,接待来参观的人。那时的发电站一般人还不好进去参观呢,可能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小小发电站还在,就是在少年宫以东,前几年我还特意去看了。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小朋友还会有兴趣去注意它吗?
    
  昭庆寺那是我们唯一可以玩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杭州唯一的一个少儿活动地。
 
--此处分页--
我的艺术殿堂

作者: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沈曙
 
  我永远忘不了少年宫对我的启蒙和培养,少年宫是我童年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它给了我一生追求艺术的决心和毅力。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小学里的图画老师李修业就把我推荐到位于少年科技站的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记得当时的辅导老师是王含英。那时学画很刻苦,不管刮风下雨,每周六都坚持到涌金公园去,素描、静物、风景写生、色彩,一门门地认真学习,从未间断。

  1962年6月1日那天,潘天寿、吴�之、诸乐三三位画家专程来和我们联欢作画。同学们紧紧地拥在旁边,我很幸运地站在了他们身边。快门按下了,作画的是潘天寿,第二排的中间那个就是我,而站在后面的同学只能伸长了脖子。我一直珍藏着和这三位画家的合影。

  1963年6月1日,新的少年宫在原昭庆寺旧址上建成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周建人为杭州少年宫开宫剪彩。他戴着红领巾走到我的身后,可是我竟然忘了站起来,他笑眯眯地逐一看完我们每个同学的作品。

  我在少年宫整整学习了六年。即使是在北大荒的艰苦岁月里,我也没有扔下我酷爱的绘画。后来我被调到县文化馆搞美术工作,我想起在少年宫学画的那些美好日子,于是也办起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在培训班里学习过的那些学生,居然有一大部分后来都考进了艺术学校。这就是在延续我童年的梦,这个梦的源头就在杭州少年宫。
 

 
难忘的往事
                                                           
作者: 杨建新
 
  1963年,杭州市少年宫在原来的昭庆寺基础上改建落成了。她的诞生,对于当时的杭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大的喜事,特别是少年宫附近的几个小学的学生,更是兴奋不已。我们这些孩子,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乐园了,而且地方是那样大,活动室又是那样多,一时间,放学以后到少年宫去玩,成了我和伙伴们每天最向往的事。尽管从我的母校长生路小学到少年宫有15分钟的路程,这对于一个11岁的小学生来说,并不算远,但也不算近。

  很快,少年宫决定从周围的小学校中挑选一批值日员,我又幸得成了其中的一员,这使我拥有一张值日员的胸签和一张少年宫的借书证。我可以出入各个工作室,还可以一次性借阅5本图书。对于60年代的一个孩子来说,这已是一种近乎奢侈的待遇了。

  记得少年宫的辅导员们都是从各个小学的优秀的辅导员中抽调出来的。那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举止言行,实在令人感动。说心里话,那时的我们,对于少年宫的辅导员们,确实是怀着一种虔诚的热爱之情的。他们用忘我的工作和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源�身教,给我们的知识的启迪和做人的熏陶。

  也就是在少年宫的图书馆,我有机会大量的、生吞活剥地阅读课外书籍。我的第一篇文章就在那个时候以“一个少先队员”的署名发表在《杭州日报》上的。稿酬是两本书,一本是《东海少年》,一本是《吕小刚和他的妹妹》。

  最令人回忆的是当西湖少年水电站的工人了。那是在新安江水电站的工人们的帮助下建设起来的。装机容量只有几十个千瓦,目的是让少年儿童从小了解水电,掌握水电。小工人的挑选相当严格,因为水电站只能容纳十人左右,那段时间,每当晚霞开始染红天边,我和小伙伴们扛着沉重的铁阀盘,来到西湖边的水闸旁,转动上铁阀盘,开启闸门,清澈的湖水冲过涵管,流入沈塘河,使水位逐渐提高。然后我们回到小电站,按照规定的程序,打开水轮机,操纵着配电板上的仪器仪表。直到合上最后一道闸口。

  在小水电站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年,其间曾接待了不少国家的外宾,为此,我们必须学会独自一人操纵整个小水电站,并背熟数千字的介绍词。这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然而我们总是干的津津有味。离开小水电站的时候,我们每人都有一张精致的毕业证书。

  今天,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对�倌旯�充满着感激之情。它使我在孩童时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和锻炼。如果说今天我还能懂得一些道理,还能做一些事情的话,那么这其中就包含着少年宫对我的培育和教诲。不仅如此,少年宫所给予我的,我还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受益终生。

  快50年过去了,今天,少年宫已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新的一代正在成长起来,我相信,少年宫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依然是重要的。
 
注:作者杨建新,现为浙江省文化厅厅长。
 
--此处分页--
“伍零・传奇”
杭州少年文学院诗赞少年宫
那年,人们用太阳的热情\让星星们住进了自己的皇宫\用月亮的柔情\给星星们讲起红色的故事
这块天空,是星星们游弋的牧场\跑跑跑,把智慧放入口袋\笑笑笑,把美丽挂上云梢
今天,你还不曾苍老\你半个世纪的柔情\告诉了西湖的水\如今,又有人读懂了你\他的名字叫钱江
看着这些\我温暖的心呵\就像西湖里的水一样\船桨儿一摇\那温柔的涟漪就荡出去\很远,很远
让我们聆听他们对少年宫的千般爱、万种情吧!
丁伟锋于西子右岸
 
少年宫的味道
□ 杭州少年文学院・李寰
属于过山车的尖叫,
与我周日成长的天地,
摩天轮的转动,
青蛙跳的回忆。
曾经我厌恶的教室成了我主宰的天地,
属于我,属于自己。
未来的少年宫里,
我们主宰职场,疯狂地嬉戏,
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世纪,
窗外的树一天天长大,
这个我曾闻过一万遍的味道,
已经50岁了。
 
庆少年宫50年
□ 杭州少年文学院・蒋亦文
当我出生在这片土地时
便注定和这宫殿相识
那是承载了记忆的箱子
旋转木马下的欢笑与现实
 
50年的历史
它一点点行驶
西子湖水与钱塘江涛声
记载了它的今天与往日
 
没有遗失
只是飞逝
成长的足迹
摩天轮转动的轨迹
 
她已经50岁了
□ 杭州少年文学院・姜易寒
阳光和50年前一样,
灿烂地舞蹈。
风也和50年前一样,
美妙地呼唤时光。
西湖右岸,
木马依旧旋转,
看不见她时光飞逝的痕迹。
 
少年之梦
□ 杭州少年文学院・戴紫缘
长鼻子的匹诺曹跑过去了,
彼得潘的小仙女掠过天空,
旋转木马搅动了朦胧的星光,
摩天轮上,夜莺正欢唱,
少年宫,少年之梦。
用巧克力做瓦片,
用粮果做窗户,
再用粉色的棉花糖做翅膀,
一直一直,
飞到天的最高处。
 
沙沙沙
□ 杭州少年文学院・沈闻
小雪花飘飘洒洒,
糖粒一样兜着圈儿落下,
在水池里,像咖啡一样地溶化。
 
雨点儿落地沙沙,
那么密集的香甜的味道,
落在地上,
凝成厚厚的奶油和巧克力的瓦。
 
最后呢,最后太阳出来了,
这块散发着热情和香气的土地上,
雨后春笋似的,冒出了,
数也数不清的小孩子,
好像糖霜一样的笑声,
盖在这地方上。
 
乐园
□ 杭州少年文学院・陈佳琪
十二点的钟声响起,
爱丽丝在童话里和兔子相遇。
闪着星星的旋转木马上,
王子和公主笑着飞转到天上。
抬头便是星星月亮,
还有那棉花糖般的云彩。
爱丽丝迷路了,
兔子睡着了,
王子公主飞走了,
剩下那小小的可爱的糖果屋。
用饼干搭成的屋顶,
用糖球凝成的玻璃,
衬着转呀转的摩天轮,
等待下一次在乐园的相遇。
 
生日快乐
□ 杭州少年文学院・葛寒
蛋糕的味道与摩天轮
旋转木马大声地歌唱
生日的礼花
在夜中绽放
午夜都不睡
公主与王子全在广场上
陪伴着我的童年
一步一步地走过
50岁的生日
 
无数的孩童承载着你的记忆
一遍又一遍祝福着
而我只想大声说:
生日快乐!
 
--此处分页--
幸福
□ 杭州少年文学院・章倩雯
我伫立在摩天轮之下,
抬头仰望那一个个格子,
哪一格藏着幸福呢?
流水走过春秋四季的变幻,
幸福在蔓延爱你亘古不变。
亲爱的少年宫,
陪伴我走过欢乐的童年,
即使是泪也是甜的幸福。
天上的银河在发光,
地上的风铃在歌唱,
未来的星星,
是你的宝宝。
 
温暖
□ 杭州少年文学院・戴紫缘
木马、气球、大白兔,
那是爸爸妈妈的童年。
漂流、飞车、摩天轮,
这是我们的童年。
童年一点点改变,
过童年的人也在改变。
唯有你,
五十年来一直坚持,
带给我们温暖和欢乐。
 
母亲
□ 杭州少年文学院・秦紫薇
童年的梦儿
在这里荡漾
无知的心儿
在这里充实
50年的印记
印证着西子湖畔的美丽
印证着几代人的欢喜
摩天轮依然在转
留下我童年的痕迹
跷跷板依然在动
这头是昨天
那头是明天
 
在少年宫毕业
□ 杭州少年文学院・傅瑶
我将要远远离开
你也会慢慢走开
为什么
你连离开都迁就着我
我会学着放弃你
是因为我还爱着你     
50年的关怀
50年的奉献
陪伴着我度过14年
想起你的好
我会学着独自微笑
 
梦想城堡
□ 杭州少年文学院・刘云婷
泥塑的芳香,
化作翅膀,
穿过教学楼的胸膛。
看,旋转木马下,
是精灵在歌唱。
 
把棉花糖裹在身上,
用气球飞翔。
噢!甜甜的希望。
 
少年宫――梦
□ 杭州少年文学院・沈��
少年宫是孩子的梦
欢乐交织苦涩相同
成长是梦中慢慢萌发的芽儿
飘散着青春的甜
 
少年宫是大人的梦
孩子在此吮吸雨露
芽儿长大
大人们也开始做起曾经的梦
 
我愿将世界来涂鸦
但却留下最美最明亮的色彩给你
因为这是我的一场梦
 
永远年轻
□ 杭州少年文学院・沈安琪
少年宫,
美丽的天堂。
都有,都有,
孩子童年成长的足迹。
 
青蛙跳,
刺激的游戏。
快听,快听,
一个个欢乐的音符。
 
摩天轮下,
我们共同的足迹。
这一代,那一代,
永远年轻。
 
致敬爱的少年宫
□ 杭州少年文学院・姜易寒
摩天轮是她的岁月转盘,转啊转……
她老了,心却不老。
满头苍白的棉花糖,
脖子上挂着巧克力做的项链,
可爱的麻雀停在她肩头。
 
她,牵着西子姐姐的右手,
一步步走在年轻的路上。
 
相约
□ 杭州少年文学院・吴悦琪
躺在西湖边闻泥土的清香,
畅想钱江新的天堂。
 
坐在钱江上听江水的波浪,
回忆西湖旧的柳浪。
 
彩色棉花糖伴着摩天轮的尖叫,
我与你快乐地微笑。
 
白大袍加上带着体温的针管,
我与你梦想未来的宽广。
 
五十年,
只是历史长河的小小的波浪,
记录了少年宫�こさ娜僖�。
 
2008,少年宫
□ 杭州少年文学院・黄颖
阳春,
新燕悄悄安家,
暖阳打在西子的脸庞,
那是新生与活力萌芽。
 
炎夏,
碧荷姗姗来迟,
潮涌荡漾钱塘心房,
那是求知与进取迸发。
 
怡秋,
落叶无悔归根,
微笑洋溢西子脸庞,
那是安逸与幸福归家。
 
冰冬,
飘雪融化心间,
白皙映衬钱塘心房,
那是曾经与未来共享。
 
少年宫,
呼应了多少晚霞,
2008,
将造就它新的篇章。
 
--此处分页--
童年的宫殿
□ 杭州少年文学院・陈浅语
他想变作一只鸟儿,
在春天自由欢歌;
他想变作一片绿荫,
在夏天倾听梦幻的故事;
他想变作一枚果实,
让甜蜜充满秋天的心;
他想�渥饕恢Ю懊罚�
傲立在冬天的白雪之上。
 
但在这里,他只想做一个孩子,
在旋转木马上自由地欢歌,
在摩天轮上,看好大好大的世界,
想象无尽的故事。
玩累了,
便坐在软软的草地上,
抬头看天。
似乎流云也在这儿驻足,
于是他想起了棉花糖,
知道了,
云朵的味道也是甜甜的。
 
于是他想,
这儿大概是一座魔幻的宫殿吧,
一旦离去,便再也无法追寻。
 
糖,Sweet
□ 杭州少年文学院・金铟妮
甜的酸味,
吧咂吧咂。
奶奶爱吃麦芽糖,
麦芽糖的童年。
妈妈爱吃奶糖,
奶糖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甜的,
很多很多的甜。
棉花糖、棒棒糖,
50年了,你爱吃什么糖?
你的童年真长啊,50年了。
你爱带着西湖芳香的糖,
你爱带着钱江潮涌的味,
你爱小朋友天真的笑容。
他们比糖更甜。
糖、童年、Sweet。
50年的童年真幸福啊!
 
最美的彩虹
□ 杭州少年文学院・沈泽天
金色的童年的记忆
围绕着这充满快乐的宫殿
欢声和笑语
化作那做美的梦
它梦荡漾在西湖
又随风落在钱塘江之滨
这儿又将冒出无数欢声和笑语
凝成那最美的彩虹
 
相遇
□ 杭州少年文学院・罗若静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神圣的目光,
天使的翅膀。
 
我们在此相遇,
青少年宫。
明天你将去那波涛汹涌的地方,
与西湖的水在一起,
陪伴我们成长。
 
庆少年宫50周年
□ 杭州少年文学院・刘云婷
经历了多少风雨与沧桑,
儿时的铃声敲响,
50年的欢声与笑语,
往事再度回想。
摩天轮下纯真的心,
已经茁壮成长。
钱��涛声西湖水,
再创家园辉煌。
 
梦幻的童话
□ 杭州少年文学院・刘冰清&陈澜
旋转木马转呀转,
摩天轮流逝着时光。
时间的齿轮不会停歇,
一下子来到了2008。
 
我们的梦想是世界和平,
拉着小手走遍天下。
新世纪的我们,
新世纪的少年宫,
一起共创美好的童话,
一起共创美好的童话。
 
少年宫乐园
□ 杭州少年文学院・王瑜琦
青春在这里飞扬,飞扬
梦想在这里翱翔,翱翔
50年的足迹漫长
一步步是孩提时代的童真与幻想
 
少年宫是博大的海洋
我们就是那一艘艘小船在这里远航
我们用自己稚嫩的翅膀
在广阔的学习天空中飞翔
在文学与绘画中徜徉
 
我们用小手绘画一米阳光
我们让风筝飞在快乐之上
我们在花园里舞蹈、欢唱
学习,源自对知识的渴望
 
这片青春广场
是成功的幸福大道,孩童的快乐天堂
我们的手艺越来越棒
我们的水平越来越强
 
50年满载着辉煌
这一刻让所有祖国的花朵绽放
青春为未来飞扬,飞扬
梦想为未来翱翔,翱翔
 
--此处分页--
 
童梦奇缘
□ 杭州少年文学院・潘晟
――庆青少年宫成立50周年
杭州,一个多么梦幻的天堂
孩子,是杭州最美丽的风景
青少年宫让小天使们欢聚一堂
快乐和梦想在这里萌芽
 
历经无数个春、夏、秋、冬
有多少个孩童从这里得到快乐
有多少颗星星从这里发出光芒
这里有我们的天空和美妙梦想
 
青少年发展中心即将建成
相信那儿会发出新的光芒
相信那里会出现新的幻想
童年的梦将永远与青少年宫有缘
 
梦想的开头
□ 杭州少年文学院・丁瑶
在我很小的时候
妈妈牵着我的手
走进少年宫
跟我说,这
就是梦想的开头
自己的路就要自己走
即使路很陡很难走
也不要再回头
风吹雨打几年后
眼前就是彩虹
50年的少年宫
我们共同的拥有
乘着童年的热气球
去看看我们新的朋友
他屹立在钱塘江畔
那里给我们体验未来成功的理由
 
黑夜不会再有
□ 杭州少年文学院・杨心竹
把快乐系在这一只舟,
那时的懵懂,
乘风飞走,
让我们伸出了睿智的手,带梦走过神州。
 
它带我们跑过宇宙,
插上翅膀遨游,
50年风雨同舟,
享受孩子自己的自由。
 
相聚在青少年宫,
与寂寞分手,
有欢乐之友,
与纯真的梦。
在这里学会成长,
努力发光,
它教会我,
成功的钥匙是天�分�亮。
 
50年后,
我们手牵手,
看看悠悠岁月,
欢乐与胜利的沉甸。
 
走啊走,
泪有点酸有点甜,
因有青少年宫,
黑夜不会再有。
 
谢谢你,少年宫
――致亲爱的少年宫
□ 杭州少年文学院・顾嘉�M
在西子湖畔,
有一处庭院,
是人才的摇篮,
是知识的海洋。
这,
就是少年宫。
与历史相拥,
与文化相伴,
抹去了一路走来的疲惫与沧桑,
又焕发了活力与芬芳。
 
50年来,
您日日夜夜地工作着,
没有半点抱怨,
您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不辞辛苦勤奋付出。
在这里我们学习,
感受一种活跃的课堂,
在这里,
时间会变得飞快,
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我们感受那种知识的力量,
我们体验知识无穷的魅力。
也只有在�饫铮�
我们才会拥有别具一格的课堂。
 
今天,
在少年宫五十年之际,
我想对您说一声:
谢谢,少年宫!
 
展望新少年宫
□ 杭州少年文学院・陈淑蓉
高高的楼,
酝酿着花朵的希望。
明亮的窗,
未知的风景就在前方。
青青的草,
绿色激励无边的畅想。
 
医生,老师,科学家,
从这里起飞,
这里,是心灵的海洋。
 
在阳光下绽放
□ 杭州少年文学院・张志芳
草地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阳光,
花儿引来一次又一次绽放。
处在角落的阴暗,
它相信,
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
 
天空的心是善良的,
它将花儿的心愿实现,
花在阳光下笑得很开心。
它终于有了
属于自己的阳光。
 
--此处分页--
 
少年宫之路
□ 杭州少年文学院・梅雪
每一位少年成才的必经之路,
是跨进少年宫的大门。
每一位少年在这里踩下的脚印,
都将是通往成功的足迹。
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聚集在这里,
纷纷走向四通八达的个个楼梯。
五十年来,走的都走,来的又来了,
唯有她,静静地立着,迎接着一拨又一拨的人才。
 
练功房里流下了我们的点点汗水;
珠算班里,我们锻炼着活跃的思维;
表演班中,同学们演绎着精彩的小品;
手工班中,小朋友用巧手剪出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我们在捡起颗颗石子,
将来有一天它们将变成灿烂的宝石。
感谢少年宫如同母亲般把我们从雏鹰培养成展翅飞翔的雄鹰,
在您50岁生日之际,送上一首真挚的歌。
 
又有一颗新星将要冉冉升起,
又有一扇走向社会的大门将要打开。
让我们展望新少年宫的未来!
 
学习・人生
□ 杭州少年文�г骸ど圪�
每一天的清晨,
是为了更好地迎接黄昏。
每一日的学习,
是为了更好地走完人生。
谁都不知道,
未来会面对什么,
我们只知道,
第二天的阳光,
会照向我们的未来。
几十年的风雨,
我们走过了太多太多,
我们相信,
总有一天会迎来,
美好的未来。
展望新时代,
阳光洒满我家园。
 
我是一只飞奔在丛间的田鼠
□ 杭州少年文学院・方慧琳
我是一只飞奔在丛间的田鼠,
你是田野,
我在这儿饱尝果实的香甜,
你无私奉献。
我正在繁杂的世界里遨游,
你就在每个路的岔中点灯。
少年宫,
你是充满爱的田野,
我是这无知小鼠中的一只,
也许将来感受不到你的爱,
但此时此刻,
我正感受温暖。
 
少年宫
□ 杭州少年文学院・蔡昊文
棉花�牵�
松松软软,香香甜甜;
调色盘,
花花绿绿,一个蓝鼻子,一只黄嘴巴;
五线谱,
黑白搭配,练习不累。
浓郁芳香,
只有小孩子喜欢的地方
――少年宫。
 
绘梦
□ 杭州少年文学院・戴紫缘
飞鸟掠过潮湿的街道,
花花草草在阳光下伸懒腰。
小小少年,
站在西湖边绘梦,
一笔一笔,填上斑斓的光。
钢琴,素描,体操,
英语,声乐,奥数。
七彩画笔扑扑腾腾,
在脸上抹下一笔,
那就是微笑的颜色了。
 
少年宫・斑斓・万变
□ 杭州少年文学院・俞越
白色,是在舌间起舞的冰淇淋
粉色,是在西子河畔盛开的樱花
绿色,是夏天映在眼帘的碧柳
红色,是白色屋顶下古老的珠红
圆形,是摩天轮上向下俯瞰的背影
方形,是教室里的花花世界
三角形,是孩子们额上的灿烂
斑斓、万变、家
 
童真・梦
□ 杭州少年文学院・倪羽洁
嘘,安静点!
别打扰,那绽放在旋转木马中的童真。
你是否知道,
那放飞的红气球中,
是多少稚嫩的梦?
爸爸妈妈的玻璃球,
曾经装载着想快快长大的梦。
我们的旋转木马,
是追逐幸福的风。
旋转木马,红气球,
模糊在孩子的笑脸中。
 
云都
□ 杭州少年文学院・蒋亦文
云端上堆积起水雾宫殿
彩色泡沫的飘浮与跳跃
人鱼公主的梦幻
交织成旋转金盘
那些破墙而入的生命
坚固了脆弱的童话
欢乐与生命
伴随少年时的梦
跳跃在云端
 
年少
□ 杭州少年文学院・杨霁弘
年少时,没有缚,
对着天空呐喊,
对着有着五彩泡泡的草坪吹呼,
对着高高的摩天轮冥想。
 
年少时,墙头�幕�痕,
已被抹去,
留下一双双,
巴望着新鲜的眼睛。
 
五彩的“城池”,
七彩的“桥”,
载着童年时最欢快的记忆,
飞奔着,跑向远方……
 
少年宫的梦想
□ 杭州少年文学院・何�h
在西子左岸,
一座梦的幻乐园。
鸽子在这里展翅飞翔,
孩子在这里尽情玩耍。
飞转着的摩天轮,
快跑着小木马。
心永远年轻,
童年不会逝去。
少年宫,
童年永远包裹在云朵里,
甜甜的棉花糖,
赐予我快乐的秘方!
 
一生的摩天轮
□ 杭州少年文学院・胡�Z雯
儿时,
乘着摩天轮,
是为了看见那美丽的西湖。
 
少年时,
乘摩天轮,
是为看得更远。
 
成人时,
乘摩天轮,
和心爱的人,
对着流星欢呼,
偷偷许下心愿,
 
年老了,
乘摩天轮,
回忆儿时。
 
一个美丽的梦
□ 杭州少年文学院・章倩雯
旋转木马的转动
期待着你的轰隆
人鱼公主的苦痛
消失在你的虹瞳
你是一只独翼的天使
让我们为你弹奏出另一只翅膀
LET US GO!
上升的气球去化解蔷薇泡沫的伤痕
我们的青春在你身上得到自由
一步一步踏着成功
 
少年宫
□ 杭州少年文学院・陈雨薇
她曾是我儿时的梦
旋转木马上的欢笑
碰碰车上的尖叫
摩天轮上的兴奋
和平鸽慵懒地漫步
风亲吻着我的脸
我害羞地脸红了
随着摩天轮锈迹斑斑
旋转木马的歌声不再打动我
她对我来说
除了回忆
又多了一个新的意义
 

--此处分页--
 
从这��起步――关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记忆碎片

作者:沈志荣
  “啊,上海市少年宫,好漂亮的大洋房呵!上海的小朋友真幸福。”这是我当年第一次读到《儿童时代》时,由衷的惊叹到。
  我出生于1952年,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记得孩提时代,刚学会涂鸦,最热衷的就是临摹邻居在校生大姐姐画的“和平鸽”和“克里姆林宫顶上的红星”。上学后,从和我同在一个学习小组中“高干子弟”(父亲是38式局领导处),欣喜地读到她订阅的《儿童时代》,我才知道:上海有个美丽的“少年宫”,那气派的苏式建筑从此成为我心目中向往的天堂,呵,记住了,延安西路,我多想有朝一日亲临上海,去瞻仰一下!
  可是,当时的杭州还没有少年宫。这多叫人垂头丧气呀。
  我打小就热爱文艺,印象深刻的是:三年级时(1961年)曾参加过西湖边当年叫“少年科技站”组织的活动,内容是集训学敲队鼓,就在现在南线公园的“涌金楼”这一带。
  到我读五年级(1963年)时,位于昭庆寺的杭州市少年宫才刚开馆,我兴冲冲赶去参观。当年的少年宫已经很具规模了,基本框架至今变化不大。算天文馆人气极旺,“��地日行八万里”哩,可遥看四季星空,见识我们无比神往的宇宙天体。
  我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结缘,最难忘的当在上世纪“激情燃烧”的80年代。
  那时由浙江省团委牵头成立了“浙江省青年文联”,我是该会会员。不久,杭州市团委牵头筹建“杭州市青年文联”,主要筹建工作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创作辅导老师王焕均等负责具体进行,王老师是60年代的省作协老会员。经数月努力后,“市青年文联”正式成立,主席是青年作家谢鲁渤,常务理事中有邹建中和我等人,青年诗社梁晓明,朱晓东,张锋,孙昌建等是集体会员,会员中还有后来去《钱江晚报》工作的孙国翔,俞力培等。
  刚开初,“市青年文联”经常组织活动,如每周的创作研讨座谈,每月的《保�m塔》文学期刊出刊等。还曾为会员作品举办过专题研讨会,如“马晓才小说研讨会”,对创作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记得在“市青年文联”的理事会上,我碰到了多年未见的《东海》编辑袁敏。
  当时杭州市作协也假座青少年活动中心多次举办过“文学沙龙”活动。薛家柱,王旭烽等名家也常来做客。在顶楼宽敞的平台上,喝着龙井,聊着文学,是何等地惬意。
  活动中心的专职干部王焕均老师体弱多病,��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因此废寝忘食。王老师以热心辅导青少年创作为己任,甘当“铺路石”,我们许多“文学青年”都得到过他的潜心指导;王老师要独自一人完成文学内刊《保�m塔》的组稿,编辑,打字,印发,工作量极大;常年超负荷的劳作使他累垮了,我就亲眼看见他因老胃病复发而疼痛得蜷伏在工作台前的情景。
  进入90年代后,“文学青年”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各奔东西了。后来听说王老师退休了,再后来又听说他回故乡了。我至今还记挂着他,不知近况如何?
  我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友情也延续到了80年代出生的女儿身上,她小时候参加过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写作培训班”,在中心的帮助下,她写作能力提高很快,有习作《冬日的太子湾》获全国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征文的创作奖;习作《雪后登山记》获全国小学“少年生活大观”大赛三等奖;习作《古树公公和老井婆婆》发表于《家庭教育》杂志等。此为后话了。



登月的梦想    记忆的珍藏

作者:何大钧  何晓红
  登月,是人类的梦想,是孩提时最易编织神话的主题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登月火箭”这一具有当时最高科技含量、能给人带“登月”感觉的大型游艺机首次登陆杭州市少年宫,每一个杭州人,尤其是对原先只能与木马、转椅、平地小火车打交道的杭城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喜讯。
  那年,我正在杭州长寿桥小学读三年级,是班里的“三条杠”。当是,也正好在暗暗盘算着怎样才能尽早捷足先登,实现“登月”的梦想。孰料,“登月火箭”落成典礼的司仪任务竟意外地落到我校大队委。当大队辅导员将这一好消息告诉我们时,我们大队委的全体同学都高兴地欢呼雀跃起来。而且,同时还得知我们将作为杭城首批体验“登月火箭”的客人,陪同市领导一起乘坐,这是何等荣耀,何等惊喜!
  于是,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学校领导、老师、辅导员都忙碌起来,少年宫还专门派来了老师,帮助培训我们这帮“小司仪”。而我,更是一个幸运儿,竟然又被赋予为“登月火箭”落成典礼中的剪彩仪式托彩盘的神圣职责――那可是盛放“登月火箭”启动金剪的器物呵!年仅9岁的我,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煞有其事地面对镜子反复练习、拿捏――决不亚于奥运会的礼仪小姐哦。为了帮助我更好地胜任这个角色,更乐坏了忙坏�恕⑽业募胰恕D棠烫氐匚�我赶织了一件缀着亮片、绒球的红色细绒毛背心(至今我尚保存着);妈妈为我买来了扎蝴蝶结的丝带,还把它和红领巾一起熨平整;爸爸则仔仔细细地擦亮了他那辆28寸“永久牌”自行车,做好送我去典礼现场的准备……
  4月初的一个上午,“登月火箭”落成典礼终于拉开序幕。虽然,隆重的仪式、振奋人心的讲话以及精彩的文艺演出,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淡忘了。但是,我忘不了胡天民副市长用他苍劲有力的手从我拖着的彩盘中,握起绑着红绸的金剪,神采奕奕地为“登月火箭”剪彩;忘不了胡天民副市长用他苍劲有力的手拉着我的小手一起登上“登月火箭”,还轻声鼓励我“别怕”。其实,当时的兴奋之情早已盖过了紧张之心,那风声、欢笑声、“登月火箭”的轰鸣声早已融会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淹没了我、陶醉了我!
  如今,27年过去了,也体验过更多新颖更刺激的游艺项目。可是,1981年4月的“登月”感觉,包括那时的心跳,那时的欢呼,那时的自豪却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此处分页--
回忆我与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二事

作者:董正坤
  1984年,当时我还是在市文化局艺术处搞文艺工作,为了杭州歌舞团赴日本岐阜市访问演出事,局领导到市少年宫选一至二名青少年舞蹈小演员(女)随杭州歌舞团赴日本演出,我即与少年宫舞蹈团老师联系,当即确定挑选二名女舞蹈小演员随杭州歌舞团赴日。记得是1984年9月,杭州歌舞团一行30名演员以乐队和二名声乐演员为主,二名小演员也随同赴日,在岐阜一场访问演出,颇受岐阜市市政府官员和人民的欢迎,九月底,载誉归来。此次演出加深了中国杭州人民与岐阜市人民的友谊。少年宫二位小演员在日演出中得到了岐阜市人民的喝彩。这件事回忆起来至今还历历犹新。也是在80年代,我和原杭州歌舞团演员黄新觉(已故)在杭州市少年宫办了一个业余合唱团,当时合唱团集训排练的场地就在少年宫,是由施鸣丽老师给联系的。在少年宫主要是利用晚上时间排练,施老师经常用钢琴为合唱团排练伴奏,排练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排练出了合唱曲目“我的祖国”、“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歌曲。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挖空为合唱团演员讲声乐课,经过了一年多的排练磨合,我们业余合唱团在杭州市举办合唱节比赛中获得了演出二等奖,这是合唱团大家的荣誉,更与少年宫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
  在写这��即将迎来少年宫建宫50周年华诞回忆文章之时,我向少年宫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50周年之际,我心情十分激动和欣慰,少年宫老师园丁们对学生的培养播种是高尚的,市感人至深的。
  多少年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为祖国培养出不少文艺好苗子,他(她)们都在祖国不同文艺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做出了不少贡献。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屹立在杭州美丽的戏子湖畔一角,相信将来有更多青少年在这里哺乳成长,不久的今天,腾飞在祖国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形象将更加受到杭州市人民的爱戴和尊敬,永远在人们心中。
 

 
记忆深处的少年宫

作者:郭娜斯(思)
  已不记得初次来少年宫是什么时候,只知道还是孩童的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一起踏入这个伴我成长的乐园。
  这儿的人都很友好,这儿的孩子都很快乐,这儿的绿树又大又高,这儿的天空总是水蓝水蓝的。这儿有我深埋在过去的无限童趣,这儿也有我天长地久的友谊,这儿留下了我的汗水,也成就了我的辉煌。
  游乐园里的滑滑梯,在空中起飞的玩具飞机,像童话故事里的旋转木马,草坪上雪白的信鸽。忘不了后门小店里的豆腐干,也忘不了那一串串红红的冰糖葫芦。我钓过池里五颜六色的鱼儿,也玩过沙画。这一切的一切,深埋心中,成为我无限的欢乐。
  还记得伙伴们在广场上奔跑的身影,我看见他们脸上天使般的灿烂笑容。他们像风筝一样,在绿盈盈的草地上,自在地奔跑,仿佛一眨眼便要飞上蓝天。我们一起听课,一起在课桌底下偷吃着刚买来的方便面,一起趁老师不注意说几句悄悄话,偶尔忍不住大笑出声,然后匆忙躲避老师询问的目光。结识许多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伙伴们,然后一起讨论着将来的梦想。
  不会忘记曾多少次因为算数算错而被老师留下,曾多少次在公交车上准备着今天要听写的单词。画室里毛笔刷刷的声响依然在脑海里回荡,舞蹈教师里滴落在地毯上的汗水依然清晰可见。尽管抱怨,但依旧努力着;尽管辛苦,但依旧坚持着…… 因为将来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终于,在舞台上尽情表演着高难度的舞姿;终于,在画展上看到自己的笔迹;终于,在考场里流利地读出了单词…… 我成功了,我收获了!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友谊。
  最终,我离开了记忆深处的少年宫,背着满满的一袋的收获,面带幸福的微笑转身离去,踏上了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
 
--此处分页--
纪念少年宫成立50周年

作者:汪月美
  转眼时光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每次我路过少年宫广场,都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眺望这座留着我们少年时代许多美好记忆的殿堂。
  六十年代的少年宫大门是飞檐翘角的,它的前身是昭庆寺,门口有一棵大樟树,进入大门是一个大厅,大厅又高又大,有四根圆圆粗粗的柱子,大厅后面是个长廊,左边是合唱室,右边是舞蹈室,出长廊是一个小广场,连着联欢大厅,联欢大厅是整个少年宫的中心。大厅后面是一块大草坪,射击队、武术队、航海队等教室都在大草坪后面。空旷的大草坪望过去绿树成荫,夏天走入联欢大厅,让人顿感凉爽。彩色的窗户玻璃像是在和我们调皮的眨眼,整个建筑既宏伟又神秘。在那个物资和娱乐都极其贫乏的年代,这里无疑成了少年朋友无比向往的地方。
  1963年,我三年级时的暑假,有一天,老师通知我明天去参加“杭州市少年宫”招考合唱团队员的考试。我们俩人一组,选唱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马爱芳老师三�谴蟾智俚陌樽嘞拢�我们十分紧张地唱起了“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在焦虑和期盼中,经过老师的推荐和全市少儿文艺骨干的层层选拔,我终于盼来了被录取了的好消息。从此,我的少年时代增添了很多的色彩,阳光灿烂。
  每个星期六的上午是我们合唱团的活动日,我们都是怀着兴奋的心情,早早地到了合唱室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切磋。在老师的伴奏下,高高的大厅里荡漾着我们清脆的歌声。“带上我的小草帽呀,晒也晒不着……”。
  每当我站在舞台上,看到观众那关注的眼神,听到那一阵阵的掌声,一种自豪幸福之情油然而生,以至于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一幕幕的在眼前浮现。
  对音乐像是门外汉的我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的指导下,认识了音乐室墙上的肖像是革命音乐家冼星海伯伯,也听了聂耳先生的故事。我们学会了识谱,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技巧,排演了男女生二重唱,女生表演唱等等歌唱表演形式。
  星期天是少年宫对全市少年儿童的开放日,我经常自高奋勇的向王雁萍老师请求担任教唱员,爸爸和妹妹也来少年宫在窗台上看着我教唱。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老师有意识的在培养和锻炼我们,受益匪浅!当时少年宫的很多老师都是从部队文工团��业的文艺工作者。如遇到我们有演出任务,还有很多是团市委的老师来帮我们一起化妆、准备道具。当时人民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相当的重视。浙江青年作曲家周斌及杭州歌舞团的谢琳、周建芬等一批文艺工作者很多都是当时少年宫的团员。
  童年是最美好的,特别是在合唱团的这几年学习中,老师不但启蒙了我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爱好,更启蒙了我们对生活及大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在夏日的骄阳下,老师带我们去弥陀山游泳池嬉水。在硕果累累的秋天,老师带我们去黄龙洞拾麻栗果、收集种子。在苏堤上我们跟日本青年一起联欢。每当中午活动结束后,走到少年宫广场的旗杆下,正是午日当头,知了在不停的叫着,我们一批同学往保�m路方向散去,一批往白沙泉方向回去,大家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这些欢乐和难忘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我们参加了很多的公益活动和演出,浙江电台的录音室也常常有我们合唱队员们的天籁童声响彻云霄。
  少年宫已经走过了五十个年头,她是培养祖国花朵的摇篮。我要感谢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我要感谢少年宫这座音乐殿堂,愿您青春常在,音乐永驻!向您致意最崇高的敬礼!
 

 
克服困难  度过难关

作者:原杭州市艺校退休古筝教师  汤咪扫
  自1986年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在扬州召开以来,全国各地逐渐兴起学古筝热潮,杭州地区也不例外。杭州少年宫(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试探性地在报上公开招收古筝学生,几次登报,报名者竟达三十余人,于是我被聘为杭州市少年宫特约古筝教师。
  当时少年宫条件较差,设备简陋,教古筝的教师只有二、三十平方一间,教学用的古筝只有一架,十几个小朋友公用一架古筝,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当时,因少年宫购古筝预算尚未批下,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试教了几节课,许多家长都有意见。于是,我在征得负责培训班的张增兴同志的同意后,把我私人两架古筝借给少年宫,同时我还邀请杭州武林筝社我的两个学生一同来辅导。三个老师,三架古筝,辅导十个学生,教得非常顺利。为了不给少年宫增加负担,我把我的上课费与我的两个学生平分。这样一来,学习有了进展,质量有了保证,二、三个月学下来,少年宫的领导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在一次演出中,领导要求我们古筝培训班参加演出,学生才培训这么短的时间,能上台演出吗?大家都用疑虑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在张增兴通知的鼓励下,我们经过突击练习,终于顺利地弹奏了《捉秘藏》、《上学》两首较简单的合奏曲,深受欢迎。因为当年古筝还不是很普及,很多人还未见过这种乐器,更不要说十个那么小的孩子操琴了(幼儿院小班到大班年会)。于是,掌声如雷鸣,要求再来一个!啊?除了这个节目,我们就没有准备其他的了,当时大家感到十分尴尬……
  古筝迅猛的兴起,让少年宫始料不及,预算跟不上,加上人员调动频繁,我借给少年宫的两架古筝是用人力车运去的,车费也无处报销,古筝弦断了,也无预算购买,常有张增兴同志私人垫付,我们上课费有三个月没有及时付给,但,我们上课热情未减,一切照常进行。
  在其他团体配合下,杭州地区古筝的发展初露端倪,扬州少年宫乐器厂得悉后,主动赠送给杭州市少年宫两架古筝,这真是雪中送炭。古筝增加了,并重新作了编班,由十个一班改为六个一班,逐步进入正轨。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参加演出,包括接待外宾或首长演出等。
  杭州市少年宫领导,看到古筝艺术的魄力及发展前景,于是增聘教师,添置古筝,调整教师,并不断地向社会招生,工作有序地进行着,一批批学生不断地培养出来,有的成为学校里的“明星”,有的当�狭艘涤喙朋堇鲜Γ�更多的成为业余古筝爱好者。古筝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
  杭州市文化宫为古筝艺术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为少年宫感到骄傲。
 
--此处分页--
流 逝

作者:杨旖云
  当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是,猛然回首,发现,流逝的光年,依旧闪亮。――题记
 
  在一个飘雪的寒冬的夜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寂静的夜空,被这响亮的哭声而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孩子的降临给了这个家庭喜悦,也让这个家庭更加完整。孩子慢慢学会了爬,慢慢学会了说话,虽然只是模糊的几个字,也慢慢学会了走路。只有学习一些东西,你才能够使用它们。日子过得真快,四年的时间就在眨眼之间流逝了。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而此时,他的父母也慢慢开始培养她了。于是,他们把孩子送进了杭州市青少年宫的幼儿绘画班和硬笔书法班。然后,父亲每周不论刮风下雨,都骑着部摩托车,带着孩子来到少年宫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幼儿园的三年日子就这样流逝了。虽然画画只学了一年,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孩子笔下的字是越写越好,走到哪里,人家都夸赞她。少年宫在孩子启蒙的时候,就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孩子上小学了,学校的变化,年龄的变化,因而她受的课外培训也发生了变化。在少年宫,她的硬笔书法变成了毛笔书法,她的年龄上了一个台阶,而她的课外学习也卖进了一大步。从钢笔到毛笔,书写工具的转变,让她觉得有些生疏。而刚刚开始的一笔一划的练习又是那么的枯燥无味。而孩子刚刚学习了一个学期后的那个假期正好是寒假。过寒假,每个人的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要过春节。可是就在这么一个四周充斥着爆竹声的日子里,有那么一家人,却没有那么的欢乐。孩子拿着毛笔,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横,这基本的笔画。而父母坐在孩子的两边,用严厉的目光盯着孩子写出来的字,孩子在这种僵硬的气氛中,有种让人窒息的感觉。在这么一个欢庆的日子里,孩子一边哽咽,一边用颤抖的手写着父母口中的“肉骨头”在书法老师耐心而又有成效的教导下,孩子的书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在学书法后的第二年就获得了全国的铜奖。虽然孩子的努力是一部分,但是如果没有好老师的教导,又怎能够写到现在这种水平呢?。在孩子学了没多久的书法后,少年宫的书法教室变了,孩子到了一个更加好的环境学习。环境的转变,孩子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心情仿佛也变得愉悦了。在辛勤的浇灌下,种子开始发芽了,并且正在茁壮成长,在碧蓝的天空下,分享着每一丝呼吸。
  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了,学习也一步步深入,从初级慢慢变成了中级,然后再从中级慢慢变成了高级。而笔下的字也不断地变换着字体。两年的时间,转眼间就过了。孩子步入了中学的殿堂,而少年宫的学习却一直在进行。可以说,少年宫陪伴了这个孩子整个童年,也带给了她很多的东西。许多的辛苦、汗水都挥洒在这里。这里带给孩子欢乐,也让孩子在这里体会到了成长的辛酸。终于这颗种子已经渐渐长成了绿树,虽然枝叶还不是那么茂密,但是,在这么多汗水与经验的浇灌下,必将长成参天的大树。
  当流逝的光年已成为过去,未来一片漆黑。因为注定要用过去的闪亮来照亮未来的旅程。  
 

 
情系少年宫

作者:严思迪
 
  音乐楼中传来天籁般优美的歌声,柔和大提琴与疯狂的黑管夹杂着萨克斯的古老的旋律变成梦幻的乐曲;书画楼中各位小书画家挥毫泼墨,洁白的宣纸上立刻出现了逼真的花鸟鱼虫兽,他们手中的毛笔有时如松干般苍劲有力,又如荷花般似的柔和;棋苑里,一个个小棋手展开了巅峰对决,跳马, 支仕,移�……棋逢对手才有意思,小棋手在棋盘上厮杀着;年幼的孩童们,坐在旋转木马上一圈圈摇摆着,发出愉悦的笑声。是哪儿,才有如此安宁的景象?哦,是我心中的少年宫!
  从幼儿园舞蹈的起步,到六年级学国画陶冶情操,在这将近八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与少年宫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国画的张老师是那么的爽朗,教书法的程老师是那么的幽默,教文学的言老师是那么的有耐心,他们亲切的笑容,动听的声音,耐人寻味的教导,由我脑中的“印象CD”一遍遍的播放;少年宫还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跳跳蛙,缓缓上升,每下降一格都会引来一声尖叫,还有那个在转角处的海盗船,头发随风摆动,每一次升空都会有飞翔的感觉。
  张老师快乐得连笑容中都带着阳光,她就是这样一个开心的人,不管我们画的乱七八糟,还是做出一些捣蛋的举动,她总是笑着帮我们收拾残局,从来都不皱着眉头,叉着腰批评我们,听到我们给她讲的笑话总是哈哈大笑没有一点淑女风范;程老师,稀稀疏疏的头发遮在头上,但是讲话却相当幽默,总是把黑黑白白的书法讲得有声有色,我们有个同学叫唐柔,程老师看到她的书发作品时,总是会说我们看看唐柔写的东西到底柔不柔,还有他的“翘翘板原理”我也铭记在心;言老师不愧是言老师,文学水平就是高,她从不讲大道理,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一些平时犯的小错误,聊天时也常常蹦出一两句古诗,就像一个百宝箱。
  每个女孩儿都有一个公主梦,梦里总有王子和白马,旋转木马则是我们想象的乐园,坐在木马上转啊转,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公主乐园;碰碰车,也是我快乐的目标,踩油门,向右转,既惊险又刺激……
少年宫,是儿童的乐园,是知识的海洋,是快乐学习的根基地。

 
--此处分页--
情系少年宫

作者:汪�F悦
  少年宫这个名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相伴我多年,与我结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感情。
  也许你不相信,少年宫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也许你不相信,少年宫给我留下的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回忆;也许你不相信,说到少年宫,我会多么激动。这些,可能你都不曾想到过,可我,却真正体会到了这一切的一切。
  我4岁就进了少年��,是的,少年宫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我现在的多才多艺,有相当一部分来归功于少年宫,它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如此吸引我们,那时候,我有一个幼稚而可笑的想法,就是上完了课,就能去游乐区痛痛快快的玩一场,这就像一个精神支柱,“顶”着我努力学习,争取到我想得到的东西。正是如此,我一直很努力,在学习上,我一直都名列前茅,这难道不是“劳逸结合”的“优良成果”吗?
  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房子是木结构的 ,晚上去少年宫,远远看去,一排排木结构瓦房犹如一个个长大了嘴的“凶神恶煞”,吓得我常常哭着不敢去上课,慢慢地,这一切,都变了,整齐亮丽砖房,代替了令人生畏“凶神恶煞”;一个个黑乎乎的夜晚,变得灯火通明,再也没有“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那简陋的教室,也变得越来越高科技:幻灯机、多媒体、电视机、空调,每个教室配有洗手间…… 且都是那么令人赏心悦目!
  现在,一个又一个的喜讯如潮涌般向我们飞来,带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现在的少年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栋楼都有他自己的特色:美术楼的高雅,英语楼的时尚,科技楼的新鲜,联欢厅的高贵……不久前,“钱江新城”的少年宫开始动工,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进入少年儿童发展中心学习,在全新的环境下学习,从一点一滴中、从不经意间,领略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快乐。
  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快乐。少年宫,孩子的天堂,他以不断创新的姿态,与时俱进!

 
 
少年宫,我童年的梦

作者:俞佳蔚
  少年宫,在我心中就是看节目、做游戏、做手工、学科学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们玩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家,它给了孩子一个玩的天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孩子们的乐园。
  少年宫里有很多娱乐设施,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制作陶泥制品。记得小的时候爸爸一有空便带我去少年宫玩,画画呀;做手工呀;玩游戏呀;听故事呀…….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还美滋滋的。
  少年宫有一个陶泥吧,小时我总是在里面捏着陶泥,现在想想似乎还有点留念,毕竟那是我童年的好玩处。制作陶泥制品或许有人会说多么幼稚啊,不就是捏来捏去吗,谁不会啊;或许也有人会说不就制作陶泥制品嘛,我早就会了!其实制作陶泥制品不仅仅是好玩,更是从玩中学会知识,它里面的学问可大咧!小时候我总是笨手笨脚地使劲捏着陶泥,往往弄的手啊,脸啊,头发啊,衣服啊,都是陶泥,看看身边灵巧地捏着陶泥的人心中总有一种羡慕感涌上心头,看看那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再看着自己沾满陶泥的双手,和自己做的不成型的陶泥制品,不知所措,咬咬牙,恨不得自己能一下子做出一样美丽精制的作品。这时爸爸总是手把手地教我捏陶泥,大手盖在小手上用力的捏啊捏,捏成型后,又耐心地教我雕刻,那时一股暖流在身边回荡,在童年的记忆中这算是最美好的回忆了。我从中也学到了做事要塌实,要细心。在捏陶泥时的每一个手法都关系到作品的好坏,每一次雕刻都需要学问,在一次次捏陶泥制品当中我学到了很多,慢慢的,我捏的陶泥制品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当然通过捏陶泥制品,也拉近了我和爸爸的距离。
  童年已慢慢离我远去,但少年宫里有我童年的身影,童年的色彩,童年的脚步,我是永远不会忘记我在少年宫的酸甜苦辣。少年宫里有我童年最美丽,最甜蜜的回忆。
  在我心中少年宫是我童年最好的去处,是我儿时最好的玩处,是我童年的相册!少年宫是孩子的天堂,是多彩童年的发源地 !少年宫是天堂,少年宫,是我童年的梦……
 
--此处分页--
 
少宫情缘

作者:裘国秋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原杭州市少年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漫长而辉煌的路程,杭州市少年宫50年发展史是一部杭州青少年成长史,杭州市少年宫是培育青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摇篮,不知有多少代少年儿童在这里学习生活,幸福地成长,从而留下了许许多多对少年宫的美好回忆,我作为热心关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原杭州市少年宫)的一位普通市民,每当看到杭州市少年宫几个大字时,就会深深的被吸引,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金色的童年,脑海里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记得去年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因新中心的需要面向社会征集场馆,名称及对场馆所开设的项目建议,当时,我悻然提笔,为我心目中的新场馆出谋划策,在首先肯定了此次征集活动后,我就从杭州市青少年新场馆的形象宣传品位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决策的推行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在新场馆的项目规划上设置�δ苌�,怎么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的培养等,根据自己独到见解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我还为新场馆起了好几个好听的名字,能参与贵中心举办的征集活动,我感到十分地荣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色童年,能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点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
  值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少年宫)50周年华诞之机,我衷心祝愿贵中心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越办越好,辉煌无限.永葆青春活力.
 

 
少年宫我的快乐发祥地

作者:刘晓初
  说到童年,我想大家的童年一定都是快乐纯真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了,而少年宫,在我的这个多彩的记忆中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少年宫,本意上说是看节目、做游戏、做手工、学科学的地方,说到底,就是一个孩子们玩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家,更是孩子们的乐园。假期少年宫也会举行一些外出旅游的活动,冬令营,夏令营更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而每次比赛又都会激发了我们的斗志。
  陶泥、碰碰车、火凤凰、过山车、淘气宝……一个个或是惊险刺激,或是陶冶性情的游戏带给了我们快乐。听,一阵阵笑声和一声声尖叫声冲上云霄,所有烦恼也都随着尖叫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了。而大人们,到了这里也会像孩子一样,陶醉在愉快当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看,玩陶泥的孩子们一边做着一件件“艺术品”一边在脸上“画画”,不一会儿,他们就变成了一只小花猫;玩过山车的同学一边玩一边惊声尖叫,但是没有一个人脸上不挂着笑容。人们玩着各种游戏,体会着游戏赋予他们的乐趣。
“这个‘亦’在这篇古文中的意思就是‘就’的意思”,从少年宫的课堂传来了老师的教书声。原来他们正在学习一篇古文呢!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着,学生也在座位上托着腮帮子津津有味地听着。不一会儿又拿起笔在本子上刷刷地记了几笔,然后又托起了腮帮子听着。老师侧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同学们便咬着笔杆,冥思苦想了一会儿,然后又在本子写了点什么便自信地举起了手。
  “立正,稍息……”在教官的口号声下,第一天的魔鬼训练开始了。每当到了假期,少年宫都会有一些很有意义的活动。这次,我来参加这次魔鬼训练,也体验体验野外的生活,游览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一阵欢呼声中,我们终于登山了这座山的山顶,观赏着周围美丽的风光,欢呼雀跃地大叫。能靠自己的力量登上这座山,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在山顶上我们一边休息,一边分享着带来的美食,还可以观赏周围的风景,真是舒服啊!
  “你知道吗,少年宫又要举办比赛了!”下课时,同学们互相传递着这个似乎令他们十分兴奋而又十分寻常的消息。少年宫举办比赛, 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像“天眼杯”绘画比赛啊,各种各样的征文比赛啊,什么英语大赛 ,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真是一举两得啊!
  少年宫就像我童年的伙伴,伴随着我,陪伴我成长,它带给了我快乐、知识、历练和斗志,是它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此处分页--
 
少年宫――我们的乐园

作者:冯均桥
  快看,那是什么?一架架飞机模型在空中翱翔,一艘艘轮船模型在水中驶向各个方向,多有趣的航模制作啊!
  嗯,这香味是从哪儿飘来的。哇,同学们正戴着厨师帽和手套,舞动着铲子,涂抹调料,有的做奶油蛋糕,有的做比萨,有的做汉堡包……这一道道佳肴从同学们的手中出炉啦,真诱人!多有趣的烹饪课!
  那边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踢踏的声音。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脚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在这儿跳舞,不用为自己的骨头硬烦恼,因为这儿并不要求坐下腰,压腿,劈叉等有难度的动作。听着音乐的节拍,欢快地摆动身子,脚下踏几个碎步,就是跳舞。多轻松的舞蹈课!
  “沙沙沙……”这是涂蜡笔的声音,画室里很安静,只有老师的指导声,这里没有固定的画题,让我自由发挥,想怎么画都行。年龄比较小的同学画些小花小草,画得好一点的同学可以写生,可以自己创作想象。这个画室里能呈现出一幅又一幅各不相同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有它的独特风格,我们的想象是无边的。多轻松的图画课!
  图书室当然少不了。这儿有世界名著,百科知识……供同学们阅读,同学们整天沉浸在图书室,畅游书海,得到帮助,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在书香中成长,多幸福的享受。
  ......
  少年宫,一个属于我们的乐园, 我们从有趣而轻松的活动和开心的课堂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少年宫――我们的乐园 !
 

 
未来的少年宫

作者:孙翰程
  “未来的少年宫……就要像天堂一般”我趴在书桌前,静静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皮慢慢地变得越来越沉了… …
  忽然一个如天堂一般的崭新的少年宫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大门口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青少年宫”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抢夺人们的眼球。进了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这个花坛一共有两层,旁边有一个电脑,第一层是用板块拼起来的,上面摆放着各种五彩缤纷的花朵,如果你想近距离观察哪一朵,就在电脑上输入它的编号,这样,被你输入编号的那朵花将会自己移动过来,而你就可以近距离观察这盆花了。第二层是一个宽度为1.8米、长10米的游泳池,如果你想游泳,直接在电脑里输入泳池两个字,一朵花就会离开,下面就会出现一道梯子,你沿着梯子下去,将会看到那个泳池,这样,你就可以游泳了。花坛的西边是一个米黄色的砖搭盖起来的教学楼,楼上有许多小洞洞。只要楼一脏,从那些小洞洞里就会伸出一双又一双的手,手上都拿着抹布,用不了一会儿,教学楼就会被这一双双勤劳的手檫得干干净净。
  我们接着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宏伟的教学楼。教学楼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个超大的液晶显示器为人们宣传着未来少年宫的改良的地方,我细细一数教学�ヒ还卜治�50层。走进教学楼从楼顶上便悬挂下来一台触摸式的电脑,在电脑上你可以登录你的学生账号,这样你才可以进入里面,当然你如果是来参观的别着急电脑会给你一张小小的发票,上面记着你的密码,没有这个密码你可休想走出这栋教学楼哦!
  教学楼前15楼是科技楼,30楼是音乐楼,35楼是外语楼,50楼是美术楼。如果你在50楼学美术怕自己的脚力不行,你也无需担心,在教学楼的每一块地板下面都有电梯,只要你的脚在地板上用力踩3下电梯就会从你的脚下横空冒出来,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我刚想去未来少年宫的空中花园里去参观参观,突然我眼前的世界飞快地旋转着,我猛地一睁开眼发现这原来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这未来的少年宫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此处分页--
未来的少年宫
 
作者:楼凯园

  未来充满幻想充满憧憬,未来充满欢乐与美丽,打开互连网搜索一下未来的少年宫吧!
  瞧!找到了。打开一看,原来未来的少年宫是这样的啊!它是由一条小河环绕,河边上坐落着威尼斯风情的小屋,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威尼斯水城。而在少年宫的中央,建造着一座仿制版本的埃菲尔铁塔,四周的广场上白鸽飞翔,让人仿佛来到了著名的法国巴黎,这座铁塔可是同学们学习钢架结构的实体教材哦!看,它人字型的结构高耸在草坪上,虽然颜色是暗淡的灰色,但它的风采却丝毫不逊色,依然醒目抢眼。瞧:那群代表和平的白鸽,自由地飞翔,点缀着这里古老奇妙的风光。不远处又有一片普罗旺斯风情的薰衣草田,淡淡的紫色,散发着美丽的田园风情。远处湖中的音乐厅,简直是把悉尼歌剧院复制粘贴了过来,雄伟壮观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传出了一阵阵孩子的歌声,那是孩子们正在学习音乐呢!而少年宫的北面,代表着荷兰风情的牧场上,风车正在随风转动,茵茵绿草上,牛羊正在悠闲的漫步,草汁染绿了牛羊的蹄子,整片草地散发着清新的青草味。郁金香随风徭役,仿佛为我们上演着一个旖旎的童话。毫无疑问这个少年宫是一个浓缩的小世界,是一个童话般的儿童天堂。是孩子们学习文化,了解大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相信这美丽的少年宫一定不会永远是想象,有一天它会实现,现在它正在等待着你去为它添加智慧的砖瓦,只要你定时打开你大脑�墓芾硐低常�点击刷新,删除老旧的资料,开发你的新思想,再用它,去创造一个梦幻般的乐园吧!

                         
我的舞蹈经历

作者:徐陈华

  我从4岁便开始在少年宫学习形体舞蹈,至今已有9年了。在那些日子里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去了许多时间,当然也流过了不少汗水,可我觉得都值得。对于我来说,舞蹈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因。
  每次,在爷爷的陪伴下,我走进练功房,用肢体诠释着我对舞蹈的理解……
  经过努力,我来到舞蹈团学习。小舞蹈团有许多演出机会,所以,我经常能站在那美丽的大舞台上表演,向所有人展示着自己。得到观众们认可的掌声是我最开心的事。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教我的老师所付出的汗水密不可分。课堂上,老师们也会和我一样大汗淋漓。纽老师将舞蹈的真谛告诉我们,郑老师耐心亲切地教导我们,吴老师带伤还是坚持陪我们训练…… 成功的背后,是老师们的�冻觥�
  学习的过程,酸、甜、苦、辣。我会因为演出出错而难过;会为取得成绩而高兴;因为练功疼痛而大哭;也因吃不起苦想要放弃。但这些舞蹈过程种的喜怒哀乐,成就了一个不轻言放弃的我。
  现在,我仍在努力中,没想过一定要当上舞蹈家,只想把舞蹈当成一种娱乐,沉醉其中,我觉得挺快乐!
 
--此处分页--
 
我心中的青少年宫

作者:傅逸楠
  夜晚,我躺在床上,清幽的月光照在进屋里,带给我一份神秘,一丝遐想。忽然我的身体轻飘飘的,我飘呀飘呀飘到了一座宫殿般的房子面前,圆拱门上写着“青少年宫”几个大字。里面出来一个青年人,他一出来便对我说:“傅博士,我们按您的指示,建造了这座少年宫,还满意吗?”我惊讶极了,我成了博士,还设计了少年宫,我是多么的荣幸,多么的骄傲,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青少年宫。  
  首先,我根据门前的指示牌,向参观室走去,来到参观室,这里的设计真多样化,每种设计旁边有液晶显示屏,你可以根据你的问题,通过触摸屏上面的提示去选择介�堋⒔馑档龋�那么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真精彩!  
  来到运动房,一些新型的运动机器,让我玩也玩不够,还有图片告诉我们医学知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欢快地畅游。还有那些人体模型,每个穴位,部位都有标记,让我学也开心,玩也开心,我乐得心花怒放。  
  来到航模室,那里有航天飞机模型,显示屏上有航天飞机的说明,原理介绍,语音解说等。让我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久久不愿离去。  
  来到图书室,那里的书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目不遐接。  
  我高兴地去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每个地方,都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风格,我禁不住赞叹不已,在这里科学知识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让我大开了眼界,真是胜读了十年书啊!  
  玩累了,学累了,我按照指示牌,来到了休闲屋。休闲屋前有一位服务员,手里拿了一串手镯。我走过去,她递给我一串手镯,说:“欢迎来到休闲屋。”我惊奇地说:“这镯子送给我吗?真漂亮”“不,小朋友,你进去就知道了。”服务员说,我好奇地进去了,休闲屋里,只见一条条小溪纵横交错,水从我的脚下流过,每条小溪里都躺了好多人,手上也带着我这样的镯子,也不会沉到水里去。一个服务员把我安排到一条人少一点的小溪�铮�并告诉我这其中的奥妙:原来这只镯子会发出特殊的光,可以去除疲劳;而这里的水是一种特殊的“水”,它的浮力比普通的水大很多,所以不会沉下去。我听得入了神,躺在这沙发似的水里,所有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我感觉一下子恢复了精神,恢复了体力,真感谢休闲屋让我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休息。  
  “没了,没了怎么会没的呢!”我一惊,哦,原来这是个美好的梦,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这梦中的少年宫,是多么美好的少年宫啊!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这神奇而美妙的少年宫就一定会早日建成。
 
 
我心中的少年宫

作者:白雪
  说起少年宫,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是游戏的乐园,又是学习知识的好去处。闲暇时间,有些家长会带着孩子去少年宫与轻松来一次“亲密接触”,而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则不辞辛苦地把子女送进培训班学习,希望孩子的成绩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朋友心中都有一个期待的少年宫,我心中的少年宫――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开阔的广场上,过山车、自控飞机、开火车、迷你漂流……孩子们在各种�餍抵屑渑芾磁苋ィ�稚嫩的脸上挂着烂漫的笑容,玩得不亦乐乎;多彩的游艺厅里,剪纸鹤、编手镯、打电玩、滑滑梯……孩子们手拉着手,一会儿跑到这,一会儿跑到那,玩得满头大汗,但还想兴奋得大叫。整个少年宫洋溢着数不尽的喜悦。
  我心中的少年宫,是一座学习的殿堂。阅读班里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引人入胜,绘画班里栩栩入生的飞禽走兽让你赞不绝口,乐器班里悠扬的笛声又把你带进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奥数班里的“小小数学家”们一个个低着头,握着笔,聚精会神地演算着什么。而英语班的孩子们则大声地拼着:“a-p-p-l-e,apple!”。整个少年宫都陶醉在学习知识的乐趣中。
  我心中的少年宫,是一个自然的世界。进入少年宫,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清新的天堂。干净的道路两旁种着苍劲挺拔的梧桐,郁郁葱葱的树木到处都是,品种也丰富多彩:柏树、松树、桦树、杨柳树。有的绿得发青,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树与树的间隙铺着一望无际嫩绿的草地,像一大块柔软的毯子。野花像星星似地散在草丛中,虽然小,但却淡雅得很,令人赏心悦目。深深地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马上注满你的身体,城市的废气一扫而光,让你感到心旷神怡。整个少年宫荡漾着清凉的绿色和扑面而来的�⒎纭�
  我心中的少年宫,是一个生灵的博物馆。草丛中、花枝上、池塘边、大树旁,到处都有可爱的小精灵:蚂蚁、蜜蜂、蝴蝶、金鱼、布谷鸟……有的孩子手拿放大镜,趴在草地上,仔细观察着叶子上的蚜虫;有的孩子踮起脚尖,脖子努力地向上伸,想看一看鸟窝里的小麻雀;有的孩子坐在凳子上,托着下巴,安安静静地看着池塘里的鱼。不需要铅笔,不需要书本,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整个少年宫成为了一本厚厚的自然百科全书。
  我心中的少年宫,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令人无限向往的!
 
--此处分页--
我眼中的少年宫

作者:余启东
  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梦想的地方,如今已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前40多年我自然是不知晓了,但在近7年中,少年宫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我第一次踏进少年宫大门,还是刚起步硬笔书法的时候,那时少年宫的面貌根本已经记不得了,哪有什么现在的“美术楼”,不过是一幢不高的房子,里面有大概十来间教室,哦,对了,就是现在的收费室那幢,硬笔书法的课程就在这里的二楼进行,�宦セ褂兄樾乃阄壹堑谩C看紊峡危�先是跟着夏老师做手势,夏天闷热,可没有空调,摇摇欲坠的电风扇在头顶呼呼地转,桌子也是那种“最原始的”,记得还有裂痕。写累了,就抬头向窗外望去,记得是有一棵大树的,现在应该还在吧,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照进来,冬日便是一种享受了,现在想起来,那种学习的环境回忆起来也蛮惬意的。美术楼是第一个新建的吧,也许是少年宫的脊梁,全新的设备和环境把我们这些幸运儿都带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学习氛围。
  接着,许多大楼又都在这一片土地上竖立起来了,科技楼,外语楼,棋院…… 随着硬件的不断升级,项目的不断增多,更多的学子涌进了少年宫这个大家庭。
  然而少年宫里也有一些仍然保留着的“老古董”,像活动楼、“武道馆”,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些,都记载着少年宫的过去。还有那些老梧桐,我学卡通画的时候就记得我靠着它削过铅笔。
  自从美术楼旁边的小公园建成后,就成了大家的乐园,有全家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也有几个坐在靠椅上看报的,中间的和平鸽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乐园了。然而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以上的这些,少年宫里还有另一种别样的趣味。就在2007年的暑假吧,我呢,就坐在板凳上消磨这漫长的时光,忽然间竟看见了一只黑茸茸的东西,近地一瞧,是一只小松鼠哈,于是,那个几个暑假炎热难熬的午后时光,就在和小松鼠的“捉迷藏”中度过了,不知道现在它是否还在哪棵树上休息呢?
  我在少年宫的征程在这个暑假就算结束了,这么多年了,对少年宫也产生了感情,这一片土地啊,曾是我成长的摇篮。当然,少年宫肯定会继续美化她的面容,我很自豪啊!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能继续享受这一片乐土,到时候,怕是改成70周年庆了吧?!
 
 
 
笑容

作者:张月白
  拿起一支画笔,蘸取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画纸上画下梦想中的蓝天白云。蓝天映衬着广场上的白鸽以及那个和白鸽共同成长的我。画里画外一切都显得如此真切。离开教室前还不忘狠狠吸一口气,要牢牢记住这里的味道,那股淡淡的墨味。从二楼到一楼,再到后来的一层楼的平房,每一处都散发着墨的清香。当生怯地拿起画笔在白色的宣纸上留下墨痕时,我知道这里将留下我的色彩,属于我的色彩缤纷。欢声笑语惊起广场上的白鸽,数十只白鸽冲破束缚,飞向蓝天,在宣纸上定格成一个个墨迹。画出童年时的飞的梦。
  压腿,劈腿,下腰,老师在前面一丝不苟的示范着,我们急急忙忙地模仿着老师地动作。慌张写在脸上,老师耐心地走到旁边来手把手地教。也许过程并不时那么地轻松,流过汗,流过泪,想过逃避。但当结束时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地很好。
  胸前一张记者证,手上一本采访本,夏日的阳光热烈,穿梭于每一个角落,捕捉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足以让我们兴奋。看着自己的文字被印成了铅字,自己拍的照片被印成彩图,发到每一个人手中,小小的虚荣心顿时就被满足,成功的喜悦挂在脸上。准备着向下一次挑战进发。
  文字是表达感受的一种方式。或许我的文字没有达到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境界,但是通过在少年宫学习使我从一个说话都表达不清楚的毛孩成长成一个能写出几篇象样的文章的学生。奥数班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奇妙与乐趣,书法班带我走进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书法世界,美劳让我在动手中学到许多……
喷泉中嬉戏的我们,广场上的白鸽,联欢厅的红墙黄瓦,小卖部里的牛肉粉丝……在记忆中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象一扇门,打开了我的世界,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蜕变成一个展翅待飞的鹰。让我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表�铮�学会展望明天的灿烂阳光。
  一切,把微不足道的一切铭记。在心中留出一块广场,把这些淡淡笑容记住。
 
--此处分页--
 
摇篮里的故事

作者:陆路
  似乎从小就是在少年宫长大的,熟悉这里的每一座楼,每一个教室,甚至每个教室里的老师。
  幼儿园时,我到这儿只是坐坐滑梯、玩跷跷板、乘登月火箭。上一年级后,父母送我来学书法和国画,可能是没什么天赋,一个暑假后就结束了。然而父母似乎坚定地要发掘出我的天赋,于是二三年级时又分别为我报了武术班、笛子班、合唱团、英语班、写作班。
  我虽然生性活泼,却不是习武的料。第一次上武术课,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被老师严厉地批评姿势不标准,而是像个客人般的被特殊照顾,于是两节课后,妈妈带着无可奈何的笑容领我回家了。还好在笛子班里我深受老师的重视,被单独辅导,可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到现在还只是《卖报歌》吹得最好。放弃留在合唱团是我认为最可惜的事,当时我同时被浙江歌舞团少儿合唱团与西子少儿合唱团(当时还不是这个名字)录取,如果不是因为声带小疖,我想我会是个不错的小歌手。所以在少年宫,我最终坚持下来的,是英语班和写作班。
  如果说英语班带给我的是从容和自信,那么写作班则让我找到了知己――文学,以及我敬爱的郭爱香老师。记得写作课的第一篇作文是《秋来了》。我很快地写好了文章,恰好郭老师走到我的座位边上,她拿起我的作文本看了很久,最后放下本子微笑地点点头,说:“写得很好!”就是这句话,将我领入了文学的殿堂。我从此死心塌地地跟着郭老师学作文,风雨无阻。终于在四年级,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杭报上刊登;五年级,我被选入了《西子小荷》报的编辑部,当上了第一任的副主编兼任小记者,并且获得了第一个全国征文大赛的二等奖;六年级,我担任了西子少儿记者团的团长,还获得了第二个全国征文大赛的二等奖。
  那几年,我一个星期有四五天都在少年宫里跑。每次有大型的采访活动,少年宫的老师总是会拉着我向领导或外宾介绍:“这是我们中心的小记者!”就这么一句话,给了我极大的信心。2000年,我最后一次作为中心的代表赴香港参加了“中国青少年手拉手迎接新纪元”活动,并被推荐为杭州代表与各地代表起草并签署了意义重大的《新世纪,新人类宣言》,这是我在少年宫这个摇篮里的最后一段时光。在世纪之交,我离开了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尽管心里有一千万个舍不得。
  前不久我又回到少年宫。广场边的梨花还是一样的芬芳,绣球花依然绽放,广玉兰仍是那样美丽。广场上正在举行一个活动,我注意到,主席台的边上站着个女孩,背着书包,手上拿着笔和本子,两眼不停地在人群中搜索着,似乎就是当年的我。猛地感觉到,原来摇篮并未远离我,而是封存在了我的心里。